穷人贫贱不能移

穷人贫贱不能移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人穷志不短。清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止水。一个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志气。

生活中,人们是同情弱者,但更尊重强者。强者不单单指地位丶条件丶才能,也包括有志气的不屈不挠的人。

楚汉韩信不得已委屈求全,蒙受胯下之辱,身无分文丶求人噌饭,落魄不堪。可不坠报国之志。投楚军丶奔汉军,胸怀大志终立功勋!

三国刘备织履小贩,关羽四处流浪,也没有自甘堕落,失去信心。一旦勤王昭书,奋然响应。

环境可能不尽如意,生命在于自己珍惜。有的人为了改变命运,丧尽天良去走黑道,去做汉奸,都是糟蹋自己,荒废一生。而有的安之若素,心存善良,始终正气走正道。陷于污泥而不染。堂堂正正活着,一生无憾。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对待金钱的态度因人而异,不是钱多了就好,没钱也得生活,更得活着,不要太在意自己不富裕,幸福不是用钱衡量的,但是必要的生活开销一定是要有的,有能吃苦的信心,相信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的,曙光就在不久的将来……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所以不是说不能改变贫贱,而是说贫贱也不能改变人的节操。其实这里的“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之淫,使之移,使之屈,也就是让人怎么样的意思。不可直接理解。

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

“贫贱不能移”出自先秦时期孟子及其弟子创作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