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手的象形字?

手的象形字?

象形字。甲骨文暂未发现“手”字。西周金文的形体是一只手的正视形:上像伸开的指掌形,下像肘腕形。小掌也像手形,但五指都已弯曲。
隶书形体已看不出手形了,中指变成最上面的一撇,食指和无名指变成一横,拇指和小指变成一长横,肘腕变成竖撇。楷书笔画化。“手”字的本义就是人手,即腕以下能拿东西做事的部分,是名词。可以引申表示“手艺”“亲手”“拿着”等义。“手”作左偏旁时写作“扌”。

手和什么字长得很像?

要说与“手”有关的字,我们首先肯定要来看看“手”字的字形以及演变过程。
1、手。在金文和篆文中,“手”的字形像一只张开的手,是象形字。
《说文》:“手,拳也”。现在“手”还指某些能代替手工作的工具,如扳手。还可以指在某种技术或工作中居某种地位的人,比如能手。
2、左。“左”是会意字,《说文》:“左,手相左助也。从、工”。“左”的甲骨文像人左手的形状,金文下加“工”。
“工”有规矩的意思,本义就是“左手”。引申为“辅佐”,比如《诗经·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这个义项后来写作“佐”。“左”后来多借指方位,与“右”相对。
3、又。“又”古字形像一只手,本义是“右手”。
《说文》:“又以,手也。象形。”这个字我前面的文章里讲解过,不再赘述。
4、尊。“尊”的古字形像双手捧着大酒樽,会意为敬酒。
本义是酒器,如《说文解字》:“尊,酒器也”。引申为“尊贵”“尊重”,如“九五之尊”。
5、爱。“爱”的金文像人用双手捧着自己的心,把它交给别人。
这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对人或者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引申为“怜惜”“爱护”。
6、弁。这个字读bian(便音),甲骨文像双手捧着帽子。
《说文解字》:“弁,冕也。”本义是帽子。弁不是一般的帽子,是古代一种尊贵的冠,男子穿礼服时才戴的。用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官戴的,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官戴的。
7、兵。“兵”甲骨文像双手举着一把斧头,表示武器。
本义是兵器。《说文解字》:“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貌。”引申为军队,如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又引申为“战士”,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8、秉。“秉”的甲骨文像一只手握着一棵禾苗。
《说文解字》:“秉,禾束也。从又持禾。”是会意字,本义是庄稼,引申为“拿着”“握着”,比如“秉烛夜游”“秉笔直书”等等。
9、采。“采”的甲骨文像一只手在摘树上的果实。
本义是采摘,《说文解字》:“采,捋取也。从木从爪。”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引申为“搜集”,如《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
10、差。“差”的金文上部是麦穗,下面是手,表示用手搓麦穗。
本义是搓麦,后写作“搓”。本义消失后,引申出“不相同”“不好”“派遣”等义项。《说文解字》:“差,贰也,差不相等值也”,
11、彻。“彻”的甲骨文左边是“鬲”,右边是“手”,表示将器皿撤去,本义就是撤去。
《左传·宣公十二年》:“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引申为“通”。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2、称。“称”的甲骨文像一只手提着一头鱼,大概正在试试它有多重。
本义是测量轻重。
13、丞。“丞”的甲骨文像双手把人从一个坑里往上拉,本义是“救”。
引申为“辅助”“辅佐”,后来又引申用作古代官名,如“丞相”。而“丞”的本义后来写作“救”。
14、承。“承”的甲骨文像用双手捧着一个人。
《说文解字》:“承,奉也,受也。”本义就是“捧着”。引申为“承受”,如《后汉书·班彪列传》:“汉承秦制”。
15、丑。
这个字从现在的简化字看,很难猜到它跟手有关,但它的甲骨文像一只手指弯曲的手。
《说文解字》:“丑,象手之形。”本义消失后被借用表示地支的第二位,与天干相配用于纪年月日。
我们今天说的“美丑”的“丑”,本字是“醜”。
好啦,今天就先说这15个与“手”有关的字,剩下的85个我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