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源记背景

活水源记背景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什么意思?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什么意思?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什么意思?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出自刘基所著的文言文《活水源记》。

意思是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

活水源记

刘基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冬温而夏寒的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里有一道清清的泉水,泉水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

出自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活水源记》。

原文节选如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译文如下:

这里有一道清清的泉水,泉水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

渠水涨满了于是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就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

刘伯温写的书叫什么录?

在朱元璋立国后,刘伯温决意告老还乡。于是,安定下来的刘伯温,将生平经历的所有战场经验和领兵历程都记录了下来,使得《百战奇谋》由此产生。

写完兵书后没多久刘伯温便患了重疾,在临终之际,他对儿子刘璟、刘琏嘱咐道:“《百战奇谋》是我一生的心血,本想将其献给皇帝,可是,皇帝疑心重,献上去他也不肯相信。为了避免这本兵书在我死后引发祸端,你们一定要将其烧掉,如此才可保全家平安。”

刘伯温写的书叫什么录?

刘伯温是大明王朝开国元勋,一生之中不知道为朱元璋和他的大明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后人将他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曾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话,可见刘伯温的厉害。他的经典之作《郁离子》更是一本奇书,值得一读再读。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我从中选了我喜欢的两则故事与大家共读,愿你喜欢。

《郁离子·许金不酬》

济水南边有一个商人,渡河时船翻了,他大喊救命。

有一个渔人驾船去救他,船还没有开到,商人大声叫道:“我是大富翁,你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人把他救上岸,他却只给了渔人十两银子。渔人说:“你刚才说的是一百两,现在怎么只给十两?”

商人大怒:“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多少钱呢?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沮丧地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商人渡河时船碰到石头又沉了,恰好这个渔人又在场。有人问:“你怎么不去救人呢?”

渔人回答说:“这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否则最终会害人害己。

《郁离子·工之侨献琴》

有一个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它告诉我们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刘伯温在自己临终前,把朱元璋最想要的兵书《百战奇谋》夹在《郁离子》中和一封信送给了他,他在信中说兵书书已烧毁,虽然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言,但动用了各种力量也没发现其实最想要的那一本一直在自己的手里。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这本奇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