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出自哪里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出自哪里 小心火烛前一句是什么?

小心火烛前一句是什么?

小心火烛前一句是什么?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周礼·天官》中记载,在每年的秋冬时节,宫廷中负责掌管用火的官吏会敲着木铎,走街串巷,提醒百姓注意防火,这便是古代“喊火烛”的由来。

古时候,由于平民百姓家里没有精确的计时仪器,为了在晚上掌握时间,因此出现了打更制度,负责报时的更夫根据官府标准的刻漏时间以击打更鼓或其他器具的方式宣告时间。

常见的打更时间、警告语和打更声:

扩展资料:

打更的工作可分为日更与夜更,更夫在日间也需要处理一些和居民有关的事务,如巡逻、维持治安、通报等。

夜更的工作则须要巡更、通宵熬夜,守着滴漏或燃香用来计算和掌握时间等,更夫在晚上巡更时会在沿途敲打报更工具如用竹筒制成的梆子、锣梆、木更、铜锣、木鼓等,走街串巷地报知时间。

从晚上七点开始一夜分五更,每隔两个小时报一次更,直至凌晨三点。除了喊出更次,更夫还会叫警告语,提醒居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另外,一些地区的更夫没有固定工钱,而是由商铺和居民出资雇用。

小心火烛前一句是什么?

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指的是秋季和春季,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气候比较干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是古代更夫打更时常说的话。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的工作。

下面是打更敲锣的时间: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稍安勿躁,小心火烛”完整的词是什么?

并不是词,而是打更的话。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防贼防盗 闭门关窗 大鬼小鬼排排坐 平安无事喽 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 寒潮来临,关灯关门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打更时间: 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