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金牌召回

十二道金牌召回 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是什么?

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是什么?

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知道,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既不是十二封信,也不是一封信上有十二个金字。

十二道金牌指的是,南宋传递文件最快的那种“急脚递”,采用木牌用朱漆写的黄金字,故名“金牌”。

十二道――指的就是十二次用的这种金牌传递的,说明“十万火急”。

南宋传递文件有这么几种方法,据沈括《梦溪笔谈·官政》驿传有三等:

〖1.步递、2.马递、3.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

宋朝绍兴十年(1140年),抗金名将岳飞在一日内被十二道金牌从前线朱仙镇强迫召回。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加关注――了解更多~】

宋高宗为何要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在1127年金兵俘走微、钦二宗后,原被钦宗封为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赵构是宋微宗儿子排位第九,他是宋钦宗的弟弟。他一贯主张不抵抗的政策,向金兵求和赔银两。岳飞大家都知道是抗金名将,主张的是打败金兵救回两个皇帝。一个撑握重兵权的人主和,另一个又是兵马大元帅的下属还主战,这就是一对相当矛盾的同一事件的观点体现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要同金国讲和的条件,必须召回岳飞,不能让他再再撑握兵权。另外的一件事,岳飞要坚决打败金国, 迎接两位皇帝回来,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但这让赵构很是害怕。真怕岳飞打金兵打败了,接了两个皇帝回家,这样赵构要想当永久的黄帝成了泡影,所以他要下十三道金牌把岳飞追回来,把岳飞害死。这样他又能给金国议和,还让微、钦两个皇帝回不了家,他还能继续称帝,又能排i除异己这个一剑三雕的好办法。

宋高宗为何要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问:宋高宗为什么在岳飞胜利之际连发十二道金牌?

答:这个问题在很多岳黑脑残粉看来根本不是问题,他们会根据长久以来被前人灌施的“杀岳”观念、不假思索地回答:岳飞胜利了,快要捣碎黄龙府了,在黄龙府五国城“坐井观天”的徽、钦二宗就要被迎回来了,宋高宗皇位坐不稳了,他还不得赶快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手脚麻利地把岳飞送上西天呀?

往往这时候,这些岳黑脑残粉还要加上一句:活该!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下面,我大致说一下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的历史背景。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八月,岳飞兴师北伐伪齐,尽复西京险要之地,缴获战马上万匹,粮食数十万石,中原响应,所谓“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是也。

也正在这个时候,金太宗吴乞买病死,侄孙合剌继位。

合剌认为刘豫的“大齐国”表现太水,不但没有成为金国的籓屏,反成金国的累赘,遂于次年废掉伪齐国号,贬刘豫为蜀王。

特别补上一笔,当时过汴水、入东京擒捉刘豫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兀术、挞懒等金国名王名将。

他们在宣德门外召集了伪齐文武百官,大声朗读合剌的诏书,再派数千铁骑在东京的大内宫殿到处炫耀兵威,遣小卒巡行坊巷,四下放话说:“自今不用汝为签军,不敢汝免行钱,请汝旧主人少帝来此住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意是:从今以后,大金国再也不征收你们做签军,再也不用你们纳税了。重点是最后一句:“请汝旧主人少帝来此住坐”,这“旧主人少帝”就是被俘入金国的宋钦宗赵桓,“来此住坐”,即是到东京做皇帝。

兀术当时是想在东京重新建立一个傀儡国,傀儡皇帝就直接启用赵桓,让他做刘豫第二、张邦昌第三。

这一招可谓出奇制胜。

盖因按照礼节,“无有弟与兄争”,赵桓是兄,赵构是弟,弟没理由和兄争。而且,和赵桓相比,赵构的帝位是自封的,赵桓的帝位是秉承宋朝国祚代代传承的,从理论上说,赵桓才是宋国的正统皇帝。

当然,有人也许要问了,为什么要启用赵桓、而不是启用宋徽宗赵佶来做这个傀儡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赵构的生身之父,以父压子,这气势可不是更生猛、更让赵构无可抵挡?

启用宋徽宗赵佶来做这个傀儡皇帝,兀术并不是不想,问题是赵佶已经挂了。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这年年底,挞懒也把赵佶“驾崩”的消息传过江南,示意赵构可以派人到金国迎奉梓宫。

挞懒这一示好行为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金国领导人换届,伪齐新废,政局不稳,有意与南宋和议。

赵构本来就担心自己的小朝廷难以存活,平生最大心愿就是求得江南半壁苟且偏安。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五月签订了合约,约定如下:

南宋方面,一、向金主称臣纳贡;二、赵构自动取消帝号并自动取消宋的国号,作为金国的一个藩属存在。

金国方面,一,送还赵佶的棺木;二,送还赵构的生母韦氏;三,把原属伪齐的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地区一律拨归南宋政权统治。

对于金国这一表现,南宋直龙图阁、鄜延经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曾给赵构作过深入浅出地分析:金国如果是真诚的希望两国交好,就不应在累年之后才传达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的讣音,他们之所以同意和议,是不愿我王师长驱而往。金人议和割地,以黄河为界,我们当然可以得回故地,但这数千里荆榛无人之地,十年无征役,财赋无所出,如果派宿兵镇守,钱粮困弊不说,金人肯定还会厚索岁帛,加一个经济重担压在我们头上,时间一长,他们不用发兵攻打,我们也会自己灭亡。

对于金人的和议,时在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岳飞是不相信的,他说:“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上疏劝阻赵构说:“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人讥。”

但赵构不理会,无比坚定地签订了合约。

岳飞的预言很准。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国在盟墨未干、血口犹在的情况下,单方面撕毁了和约,倾举国之兵南下略宋。

这时候的南宋拥有岳飞等一大批忠臣良将,军事力量远非北宋末年可比。

首先,南宋新任的东京副留守刘锜在顺昌府对金兵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一番较量下来,把兀术打得七辇八素,打出了南宋军队的威风。

顺昌之战是宋军首次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刘锜兵不盈两万,出战仅五千人。金人自叹“十五年间,无如此战”。

宋金开战,赵构从美梦中惊醒,两股振憟,心乱如麻,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连下了九道《御札》,催促国内战斗力最强悍的岳家军赶赴顺昌应援,说:“刘锜首次与虏人接触,稍有挫衄,即对国体士气影响不小,岳爱卿务必体谅国事艰难,悉力措置,万勿稽留”,激励道:“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于此。”

事实上,赵构的第一道《御札》尚未发出,岳飞早已采取了行动。他一面命张宪和姚政率前军与游奕军由光州往顺昌府方向疾奔,一面派遣部将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等人从鄂州分头并发,北向进军。

显然,岳飞的目光并不只仅仅限于顺昌一城,也不止只经营于陈、蔡,而是要剑指旧都东京,北渡黄河,收复故土!

大军出发前,岳飞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之句,自信一定会把金国女真人彻底击溃,到时,要像东汉窦宪勒石燕然山一样,然后退隐庐山东林寺看经念佛,安渡一生。

而在岳家军势如破竹、挥军北上之际,其他的张俊淮西兵团、淮北宣抚判官杨沂中部、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部、西部战场上吴璘部,也都各显神通,把各个战场上的金兵金将打得满地打滚。

一时间,南宋举国上下大为振奋,人人额手称庆。

很多人都说:“诸将同心协力,分路追讨,金虏相克,东京可复矣。”

可是,在这节骨眼上,被金国安置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细秦桧发挥了无间道的作用,他进言赵构,要求全面停战。

赵构随即给战场上的每一位指战员都下达了撤军令。

结果,除了岳飞一军还在马不停蹄地进军外,其余诸军全都撤军了。

岳飞向以收复故土为己任,在鄂州厉兵秣马,蓄势以待,等了整整五年,大战一开,就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闯中原。赵构的撤军令传达时,他已率军长驱直入打到了德安府。

面对前来传达命令的使臣司农少卿李若虚,岳飞悲愤莫名,据理力争,不同意撤军。

李若虚被岳飞的报国情怀所感动,毅然表示:“事既如此,大军势不可还,矫诏之罪,李若虚愿一力承当。”

于是,岳飞按既定计划催动千军万马,大举北伐。

也由此可见,岳飞接下来的北伐,其实是违诏出师。

很快,岳飞打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出彩的两场战役:郾城大捷和颍昌大捷。

郾城大捷中,岳家军一举摧毁了金兵倚若战争法宝的“铁浮屠”。

兀术心疼得一路逃跑一路大哭,号叫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颍昌大捷,兀术所部十二万步骑彻底崩盘,兀术本人在亲兵死护下遁去,其的女婿统军使上将军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被现场斩杀,千户张来孙、千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高级将领被俘。

岳家军随即挺进朱仙镇,距东京已不足五十里。

被拘留在金国的宋使洪皓后来回国回忆,称:“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

进驻朱仙镇的岳飞吩咐部下封烈酒,备长车,即日长驱直入,一举荡平敌巢,豪气冲天地说:“此行杀虏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然而,赵构连发来了十二道金牌,“中兴成半壁,将军奉诏和谋决。叹诸君,痛饮竟无期,肠空热。”

岳飞连获两场大胜,赵构为什么会在这时候下诏班师呢?

回到最初说的问题上来,赵构在这时候下诏班师,真是如那些岳黑脑残粉所说的,担心岳飞胜利了,迎回了徽、钦二宗,他自己的位置没处搁吗?

按照这样的理解,一方面是降低了赵构的政治心智,另一方面又抬举了赵构的对敌作战勇气。

赵构此人,怕死,胆小懦弱,但搞政治、搞阴谋,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前文说了,“二圣”中宋徽宗早在绍兴七年就死翘翘了,如果赵构真觉得回来后的赵桓会威胁到自己,他只需像朱元璋谋害小明王韩林儿一样,动动嘴皮、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赵桓黑掉。

所以,所谓赵构担心“迎归二圣”之类的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

也由此可见,赵构并不是害怕岳飞北伐会取得胜利,相反,他是害怕岳飞北伐会输,到时会输得鸡飞蛋打,南宋兵尽财穷,自己欲偷安而不得,落下“二圣”一样的悲惨下场。

顺昌战后,各大军区战员在战场上都取得战场优势时,秦桧根据什么劝赵构下达了撤军令?

秦桧就是把准了赵构长年养成的“恐金症”的脉,建议赵构见好就收,不要过分逼迫金人。秦桧恐吓赵构说,金人一旦被逼急了,到时我们会吃不了兜着。

赵构建国以来,一直被金人追着撵着打,早被吓得精神失常,在他的心目中,金国永远是那样的坚不可摧,永远不可能战败。

所以,赵构对秦桧的话深以为然。他真的担心战场上宋军“稍有挫衄”,就会全盘皆输,因此下达了撤军令。

岳飞违诏北伐,已犯了宋朝大忌——须知,有宋一代,历屇统治者最担心的事就是武人跋扈,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的发展。王夫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怀皇袍加身之疑,以痛抑武夫。”当年,为了压制武将,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靖康之乱以来,政府军编制被打散,南宋在战争中建立的许多武装都带有私人性质,比如 “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赵构迫于大敌当前,承认这些军队的合法性,但岳飞这样违诏不遵,不可能不让他疑心大起,杀心大盛。

岳飞继续北伐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了两场足令世人瞩目的大捷,但秦桧和他的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等人聒噪不休地在赵构耳边发表悲观战争论:“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构才会急煞赤白、气急败坏地连发十二道金牌追返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