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朗诵串词

前赤壁赋朗诵串词 前赤壁赋主旨句?

前赤壁赋主旨句?

前赤壁赋主旨句?

主旨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此情此景,缘于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进而生化之。

前赤壁赋主旨句?

主旨是:此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意义何在”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出处节选】《前赤壁赋》——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前赤壁赋主旨句?

主旨是:此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意义何在”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出处节选】《前赤壁赋》——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话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如何赏析苏轼的《前赤壁赋》?

问好!谢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时期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流域孙权刘备两家以火攻的战术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也是三国鼎立的开始)。

而多少年后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乘一精致的小船,边游玩边饮酒吟诗,边吹拉弹唱,这是怎样的惬意呀?

甚至到了夜晚月亮升起时也不归去,就任那小船在雾气茫茫的江面上随波逐流,这是何等的超然物外的感觉呀。

当听到友人洞箫呜呜作声时苏轼问这是何曲?为何如此悲凉?而对方用当年曹操的一首“‘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作答。

这才让苏轼想起这不是曹公的诗那?这赤壁下的江面不正是曹操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

当初曹操势大力雄,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这渺小的捕鱼砍柴之辈呢?

因此他感叹人的一生的短暂,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日月永不停歇的轮转。

但他又想到难道人的不灭的灵魂不也是如万物同样无穷无尽吗?干嘛非得去羡慕那无穷尽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呀?

苏轼与朋友这样想着便不再悲叹人生苦短了,而是高兴起来,接着推杯换盏直至喝醉,便将酒杯一推碗筷一搁相互枕睡着了。

而我本人认为这前赤壁赋中苏轼最好的一句话是:”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多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这些都是造物主的赐予,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苏轼开阔的眼界,哲学的思想,天人合一理念真是令人赞叹!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3,水波不兴4。举酒属客5,诵明月之诗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白露横江10,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2,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3,羽化而登仙14。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5。歌曰:“桂棹兮兰桨16,击空明兮溯流光17。渺渺兮予怀18,望美人兮天一方19。”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1,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2,不绝如缕23。舞幽壑之潜蛟24,泣孤舟之嫠妇25。 苏子愀然26,正襟危坐27,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8?”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29,东望武昌30,山川相缪31,郁乎苍苍3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4,舳舻千里35,旌旗蔽空,酾酒临江36,横槊赋诗3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8,驾一叶之扁舟39,举匏尊以相属40。寄蜉蝣于天地41,渺沧海之一粟42。哀吾生之须臾43,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4。知不可乎骤得45,托遗响于悲风46。”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7,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48,而卒莫消长也4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52。”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53,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53,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