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多少钱一把

竖琴多少钱一把 竖琴价格多少?

小竖琴价格?

竖琴价格多少?

你好^^,竖琴的价格分好几种的,有四五千的,20几弦的小竖琴,1-2万,三十几弦的,7,8万左右40-47弦(47弦就是踏板琴了),也有十几万,几十万,甚至100多万的,价格还要看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至于老师,国内不是没有,但是很难找啊,这个具体还要看你在哪个城市了。

PS:如果想了解关于更多学竖琴的事,有时间可以去竖琴吧一趟,那里有好多自学的高手^^

竖箜篌的价格?

竖箜篌(雁柱式)20000到80000不等,价格偏高,最好按照实际用途来选购。可以到北京或者沈阳或者扬州购买。 一把好的竖琴大概要3万多美元,比较普通的要55000元,中的要9000元,小的ebay就能买到。 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  文献记载: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现在,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竖箜篌盛行于晋以后到隋唐时代,这是大型的箜篌,可说是现代竖琴的祖先。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小的箜篌,是左手托着箜篌,右手弹奏,多用于仪仗音乐中。竖箜篌一直在隋唐的宫庭音乐中使用,在民间也有流传。  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竖箜篌也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箜篌在宋元两代继续流传,明末渐少使用,后来则更为罕见,甚至失传达3O0多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制作了大箜篌、小箜篌和凤首箜篌,但由于历年战乱或其他原因,都未能流传下来。      近年来国内乐器研究者参照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竖琴原理,设计和试制新型箜篌。琴体高175厘米,宽85厘米,有琴弦两排,每排四十四弦。两排对应的弦同音,共44个音。音域为D-e3,按C大调七声音阶排列并用于演出实践中。  近年来。我国作曲家为箜篌改编并创作了许多乐曲,最著名的独奏曲有《高山流水》、《思凡》、《湘妃竹》、《梅花三弄》、《阳关曲》、《渔舟唱晚》和《二泉映月》等。箜篌重奏、协奏曲有《汨罗江幻想》、《孔雀东南飞》和《清明上河图》等。卧箜篌卧箜篌与琴瑟相似,但有品,盛行于汉至隋唐,宋代后失传。   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他乐器理想。  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凤首箜篌凤首箜篌在东晋时自印度传入中原,明代后失传。  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今新疆克孜尔古窟38窟晋代思维菩萨伎乐所奏乐器即为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德宗(78O~805)时,从骠国(今缅甸)也传进了凤首箜篌。这是项有绦轸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桑柯”或“弯琴”,也叫作“缅甸竖琴”。而在国内,凤首箜篌在明代后失传。雁柱箜篌雁柱箜篌是20世纪80年代初依据文物文献研制的箜篌新品种,工艺精美,表现力极为丰富。  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吸收了韩其华(沈阳乐器厂)的“双排弦压颤”结构原理,共鸣箱为立体式双面琵琶形,采用筝式柱马,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 5个八度,音色明亮、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著,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