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原文

送友人李白原文 李白,送友人送的是谁?

李白,送友人送的是谁?

李白,送友人送的是谁?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一般李白写的送别诗都会加上具体人名或官名作为标题,比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所以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另外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友人是李白臆想出来的,看到青山白水间,有人在渡头给友人送别(孤蓬万里征),有人在路上给友人送别(萧萧班马鸣),于是诗兴大发,写下这首千古名诗,不然就不足以解释李白为何不写具体送别的人,也可以说明,为何友人一会是从水路“孤蓬”离去,一会又从陆路“萧萧班马鸣”告别。其实是李白看到他人送别的场景,“替”他们表达的。像这种“替写”的事,李白没少干过。在《子夜吴歌》中,李白“替”长安城中,有丈夫出征在外的妇女,发出最强的思念良人,平息干戈的呼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春思》中,李白更是“替”思妇说出盼望征夫能早日归来的细腻心思,居然达到肝肠寸断的地方,就算一般女子本人也是写不出这般程度(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由此可见,《送友人》不是诗人真的送某个友人,而是见景生情,“替”他人代笔。

李白,送友人送的是谁?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李白的诗《送友人》,了解李白的同学都知道,李白写了很多首离别的诗,《送友人》就是其中的一首,另外还有《赠汪伦》、《朝发白帝城》等,而这首诗和前几首不一样的点就是: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和写给谁,在历史上是很难考证的。但这并不影响这首诗的精彩度,下面大家都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正文吧,

正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按照惯例,小编还是说一下译文吧,防止很多人不理解诗中的意思。当然,这首诗也被列在初中课文当中,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该都很了解。《送友人》描述的是一份送别的画面,大概的意思就是:出城之后,城墙的北面是翠绿的山峰,而城墙的东面有一条护城河,而李白和友人将在这里告别;故人此去,路途遥远,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知道要走到哪里?此时李白心中十分不舍,还是选择了挥手告别。这时远行的马儿发出一声嘶叫,就好像是回应自己心中的不舍。

其实,送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外出求学,父母都是很早的起来,把我们送到车站,然后望着我们远远离去的背景,再默默转身;再比如,自己很好的朋友要外出打工,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出行之前聚在一起,作为送别宴。而这首诗正好表达了这种场景,虽然这首诗没有描述送给哪个故人,但是可以从诗句中看出,李白和这位友人的关系十分友好,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全是不舍。

另外,这首诗的高明之处都在于:李白借“景写情,动静结合”。第一句的青山和流水相对应,一动一静;最后一句的挥手和马鸣相对应,又表达出自己的不舍。不管是这首《送友人》,还是李白之前写的送别诗,都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而且十分忧愁善感。这也很容易理解,李白一生怀才不遇,能够让自己倾诉心声的,只有自己的这些朋友。但李白又十分耿直,不想向社会妥协,所以只能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鹏程万里,就像这首诗当中写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首诗在表达了对友人不舍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李白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