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是哪百家

罢黜百家是哪百家 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开始图形。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以后,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确立是到了隋唐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刘彻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进步还是倒退?

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好事,类似于书同文、车同轨,思想统一利于人心归附,从而保证中国政权对于统一的追求,使得几千年来,中国都基本维持了统一的大局面,而不是像印度一样,遍地是大王。在这样稳定的社会情况下,中国古代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从思想层面来说却是灾难,禁锢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再也没有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了。中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比比皆是,但是思想家却屈指可数,因为被儒家建立的一套社会架构体系禁锢住了思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进步还是倒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独尊儒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成为后世王朝官方的文化指导原则,也让国家大一统成为人们对于盛世的基本准则;儒家提倡的仁政思想成为整个官僚统治阶层的思想共识,这样有利于缓解底层百姓的沉重负担;儒家重视教育的实践成为后世文人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自我道德实践的方向。

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简单地讲,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其次,独尊儒术,使得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杰都将精力投注于弘扬儒学,结果中国文化呈现出精光凝聚的现象,最终,儒学是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而走向了糜烂,走向了极度保守,所以,闻一多先生说:简直就是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