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古诗简短赏析

春望的古诗简短赏析 苏轼春望赏析?

苏东坡春望赏析?

苏轼春望赏析?

春望是杜甫的是,并不是苏东坡写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首即写春望所闻:国都失陷,封地残旧,尽管山河依旧,但是乱草满地,树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令人震惊,进而一个“深”字,让人满眼凄然。诗人在这里明为景物描写,实则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构建了氛围。与此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当然,诗情画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反过来,对比明显。“国破”下继以“江河在”,含意反过来,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灿烂之景,而后缀名以“草木深”则叙荒凉之状,依次有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动魄。”这几句通常表述为,花鸟鱼虫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倒流泪惊心动魄。另一种表述为,以花鸟鱼虫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动魄。两说虽则之别,其思想却能互通,一则即景生情,一则移情别恋于物,都体现了感时伤世的情感。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技巧明晰。

诗的这前四句,总兵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动中,好像由此可见诗人由仰首望景,逐渐地转到了低下头思索,当然地衔接到下半一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变至今,“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现如今春深三月,战争仍接连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危亡使他魂牵梦萦,家信不至,他怎样安心得下?“抵万金”写下了家信的宝贵,写下了信息阻隔、久盼音信不至时的急切情绪,表述了对妻子儿女的明显想念。这也是每个人心里会出现的念头,很肯定地使人产生共鸣,因此变成千载传颂的名言。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满地,家信堵塞,思念在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眼前的颓败之景,禁不住于庸庸碌碌之时,搔首彷徨,只觉稀少短头发,几不敌簪。“白头发”为愁而致,“搔”为要想解愁的姿势,“更短”由此可见愁的水平。那样,在国破家亡,离乱痛苦以外,又哀叹变老,则更增一层可悲。而他衰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而致。

纵览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蕴含感叹;后四句写言念家人状况,充满离情。全诗低沉蕴藉、诚挚当然,体现了诗人喜爱我国、眷念亲人的幸福品性,因此自古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