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是好人还是坏人

贾似道是好人还是坏人 贾似道是不是奸臣啊?

贾似道是不是奸臣啊?

贾似道是不是奸臣啊?

按:《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奸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当时蒙哥新死,似道已知,遣使约和之日,正忽必烈决定退兵之时,那有称臣之理!此时如能达成合理和议,亦未始非为好事。实则宋、元兵事之开,乃史嵩之等人侥幸邀功之心造成,至似道之时,宋朝已颓象四露,这非贾的责任,相反他是背包袱的。我们认为,贾似道其人聪明才具皆有,但少沉厚之气,遇事过于自信,不易发挥他人作用;他的各种措施,还是为宋朝的多,为私家的少。他的进身,虽有其姐的作用,但贾妃淳祐七年已死,可见他的获得理宗信用,还是由于他的才具。他的行公田法,事实上是他最后失败以致杀身的原因。那些降将和杀他的郑虎臣就都是大地主。范文焕、范文虎、夏贵等都富贵已极,他们不愿打仗,处处拥兵自重,这种积弊原是宋朝“祖宗御将之法”造成的。贾似道亲出“督师”,已是孤注一掷。历史上大概也没有这样的“奸臣”。宋亡后,元世祖曾问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元世祖说:“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可见,这些降将也只说似道重文士轻武人,没有其它“误国欺君”的指责。他们所说降敌的理由,反被敌人所讥笑,这倒很有意思。所以,《宋史》之言是偏颇的。对贾似道的历史还需研究,我们此处只约略介绍他的行迹,不采传说的贬词。

贾似道为什么在宋史里被列为奸臣?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好事者评两宋,也老拿这句话来说事。

南宋真的缺相吗?

南宋末年的最后一位权臣,是“蛐蛐丞相”贾似道,蛐蛐丞相是临安百姓送给贾大人的诨名。

在南宋的亡国之路中,贾似道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在史册中都有定论的,但南宋的灭亡有诸多原因,权臣如贾似道也不过是南宋亡朝历史长河中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

历史中的贾似道是个彻彻底底的亡国之相,后世人认定贾似道欺君卖国,大抵是因为贾似道名声太臭,加之大权在握的贾似道触犯了不少士绅官僚的切身利益。

这批人转身降了元,写起小说也大用春秋笔法,凡是正人君子皆高大上,如贾似道这般的奸佞小人则被批得一无是处。

因为,历来典型的权臣权相,绝不可能立功,那就只好卖国了。

《宋史》“奸臣传”中,总共列举了奸臣15人,连带他们的弟子7人。

其内既有怂恿宋徽宗挥霍的蔡京,也有置岳飞于死地的秦桧,还有一意北伐的韩佗胄,南宋灭亡前夕尤以权臣贾似道殿后。

朝代之覆灭,这批人应该首当其冲。

“奸臣传”中殿后的贾似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贾似道步步高升的时期,也正是南宋政治极端腐败和北方蒙古族不断帅军南下的时期。

自南宋联合蒙古灭金之后,蒙古人得寸进尺,公然背弃盟约,南下犯宋。

所到之处,杀人抢劫,遍地荒芜,民不聊生。

1259年2月,蒙古军会师围合州,7月,蒙哥病死,9月,忽必烈进军鄂州,对临安城虎视眈眈。

此时,理宗派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屯兵汉阳,以解临安之围。

贾似道本是个市井之人,并无太大的军事才能,又是个十分怕死的胆小鬼。在行军途中,忽然听到前军报道遭遇蒙军的消息,顿时吓得手足无措,连叹:“要死要死。”

谁知来者只是南宋判将带领的一队老弱病残,这才来了精气神。

当忽必烈进攻鄂州时,也散出消息说要进军临安。贾似道惊恐万分,秘密派遣宋京去向蒙古人求和,并提出条件: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二十万。

蛐蛐丞相爱议和,宋朝历来也有议和的传统,这在把议和当作饭吃的南宋历史中,也不足为奇。

蒙古人拒绝了贾似道的“好意”,认为临安势在必得。

也是在这时,贾似道收到蒙哥的死讯,直到蒙古军此刻必定军心涣散。这恰是反击的好机会,但贾似道却再次派宋京去求和,此时的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汗位,顺势也就答应了贾似道,放心地率领着主力军回茫茫的大北方去了。

贾似道一看:“主力军撤了?兄弟们,上。”扭头变卦拦杀了一百七十名殿后的蒙古兵,并布置了一个英勇斗争的场面,随后向朝廷上奏: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

有关求和之事只字不提。不知前线战况的理宗有感于贾似道为赵氏江山立下大功,命大胜归来的贾似道入朝觐见,同时令满朝文武出城迎接“功臣”。在贾妃的耳旁风下,四月,晋升贾似道为少师,封卫国公,意指卫国有功。

自所谓的“鄂州大捷”后,理宗又沉迷于声色犬马,忘掉了国难。自此,贾似道就独揽朝政了,朝野之中,为所欲为。

鄂州之战也成就了贾似道的名声,同时也极大的刺激了他的虚荣心,出身地痞的毛病开始慢慢显露,玩起政治来也是一把好手。

但手底下的亲信却并不争气,如范文虎,这货坑完南宋降了元,出征日本又坑了蒙古,当真是毁人不倦,这是后话。

贾似道本人与理宗也有着一样的毛病,喜好声色,其年轻时常在西湖张灯作宴,晚年时,喜欢与诸妾斗蛐蛐为乐。

每当看见西湖张灯结彩,理宗便能猜到,对自己左右的人说:“又是贾似道这货在学朕。”明日一问,果不其然。

在蒙军大兵压境时,襄阳军民浴血奋战,苦苦等待救援时,贾似道却跟个没事人似的在豪华别墅里和美人饮酒作乐斗蛐蛐。临安城人嘴快,送给贾大人一个诨名:“蛐蛐丞相”。

私下里有人报告襄阳的军情,乐不思蜀的贾似道悠哉的问道:“事关国家生死吗?”

说到底,贾似道此人虽有功,但私德有亏。但奸臣谈不上,姑且算作罪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