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特色

上海文化特色 上海文化特色?

上海魅力城市文化特色?

上海文化特色?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是上海魅力城市文化的代名词。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上海魅力城市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上海的建筑文化,如老洋房、弄堂、石库门及外滩世界建筑群,还有世博园的中国馆;

2. 上海的舞台文化,如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

3. 上海的音乐文化,如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

4. 上海的饮食文化,上海不仅荟萃了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应有尽有。另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的上海本帮菜也名声在外。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

5.上海特色地方话,吴语上海话是上海文化及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魅力城市风情的代表性文化符号。

上海魅力城市文化特色?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每年上海还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旧时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门”(Paramont)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时中国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顶级影院和酒店亦是荟萃上海。

例如,始建于1928年的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首部有声电影的放映地。上海音乐厅则是当时世界音质最好的四座音乐厅之一。

国际饭店雄踞亚洲第一高楼宝座数十载更因其华美吸引了一位少年立下学建筑的志愿,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浦江饭店是亚洲第一座近现代酒店,亚洲第一盏路灯亦在此点亮。和平饭店则被誉为远东第一奢华酒店。

上海特色文化主要有:

一、上海世博会

上海于2010年举办了41届世界博览会,这届的世界博览会是我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而且还有中国馆留在那里,这届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海派文化

上海特有的文化海派文化是以我国传统江南文化基础,融合了其他地方的类似吴越文化的文化精华,因为之前是殖民地,所以吸纳了一些国外的,西方的的文化因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了上海的建筑、舞台、音乐等各方面的文化。

三、沪剧

沪剧是我国汉族的地方居中,在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流行。起源于上海浦东民歌,最早被叫做花鼓戏,清末时期被叫做上海滩簧,于苏州滩簧有了交融,采用了文明戏的演出方式,有了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正式命名为沪剧。沪剧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节奏变化多样,节拍和调式也是随着情感变化而变化,主要有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曲调。其中经典剧目有《十不许》、《小分离》等等。

四、传统建筑

老城隍庙是道教正一派的道观,历史悠久,很多人都说“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老城隍庙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老城隍庙被叫做“豫园”,建于永乐年间,已经有六百年的沧桑,后来有了扩大,损毁,修复的一个过程,才有了今天的老城隍庙。今天的老城隍庙有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等九个殿,这里有三位城隍爷,但是上海来礼拜一般都是第三位曾经被“扫地出门”的第三位城隍爷,上海城隍也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叫做“一庙三城隍”。

外滩是山海著名的当代建筑,在上海黄浦江边,在这里能看到对岸浦东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等等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外滩已经成为了游客来到上海的必到的景点。外滩东面是著名的黄浦江,而西面就是各种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等52座风格不同的建筑林立在这里,虽然设计师不同,但是将它们列在一起,却是那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