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起源来自哪里,是否真的存在过?

龙的起源来自哪里,是否真的存在过?

龙的起源来自哪里,是否真的存在过?

龙,中国的神物,呼风唤雨,上天入地下海,吐水喷火,无所不能。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我们没有见过的动物。至于龙哪来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组合说

我们看龙的组成部分:牛头、鹿角、鱼鳞、虎腿、鹰爪、鲤须、鳄吻、蛇身、驼眼。也就是说龙是由很多动物精华部分,拼凑在一起的,合成了这个具有神性的东西。

更有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部落的图腾是条蛇。黄帝有德征伐四方,打败了别的部落并不奴役或屠杀他们,而是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部落。把他们的图腾的一部分也加在自己的图腾上,今天加个虎腿,明天加个鹿角。随着黄帝一统中原,蛇图腾也变成了龙图腾。

二,鳄鱼说

说在江淮流域,原来有种鳄鱼,有近十米长,跟龙的样子相似,又特别喜欢在雨后出现。所以,古人以为它是来布雨的。农业社会又对降雨特别关注,所以渐渐崇拜起这种鳄鱼。慢慢地把它神话成龙。

三,灭绝古生物说

说龙是种真实存在的生物,比如古代有“御龙氏”(用龙驾车的人),“縢龙氏”(喂养龙的人),跟“司马”之类的姓很像。司马原来就是种给诸侯养马的职业,御龙也应该有过这份工作。《左传》中就有不少关于龙的记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灭绝了。

我认为龙应该真实存在,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还很渺小,海里的生物至少百分之九十人类还不知道,有种龙一样的生物,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龙平时生活在海里,和电鳗一样,有利用能量发电的能力。平时用电把水分解成氢和氧,氢气储存到身体里的气囊里,龙就可以没翅膀也飞起来了。而氧气和脂肪夹杂在一起可以喷火燃烧,用来防御或捕猎。龙喜欢水,一般只有在雨天才离开海飞出去,所以古人认为龙能行云布雨。

当然,这只是大胆假设,希望有一天能发现真正的龙,得到验证。

龙的起源来自哪里,是否真的存在过?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到底是怎么来的。】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考古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序言】:龙是中华的图腾神兽,今天,龙的形象是秦汉以后定格的,龙《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宋人罗愿为《尔雅》作补《尔雅翼》,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早期生殖崇拜和鱼龙图腾的起源】

华夏民族的祖先在距今6万2千年前,就迁徙并生活在亚洲大陆。恶劣的环境和稀少的人类,使得古人们渴望种族繁衍,诞生了原始的生殖崇拜。母系氏族社会的的人们,非常崇拜两栖类动物强大繁殖能力,青蛙和蟾涂是典型的代表。夏天的时候,满池塘的蝌蚪,都是他们的子孙。青蛙、蟾涂哇哇、呱呱的叫声,启发了古人类原始的生殖崇拜,他们把共同的母系祖先称为“女娲”,古人们把自己的后代小孩称为“娃娃”。

后来,古人把对蛙类的生殖崇拜,扩大到很多两栖类,甚至扩大到鱼类。常见的两栖类,就是蜥脚类动物,主要是蜥蜴、蛇类、鲵鱼、鳄鱼等等。鱼类和人的生活分不开,鱼类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大,鱼可以有很多的子孙,无论小河小溪大江大河,鱼类总是取之不尽,捕捞不完。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经过几万年的演变,逐渐的转化为“鱼龙”图腾。

在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陕西半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大量出土的彩陶上,出现最多的就是“鱼纹”、蛙纹、鲵鱼纹。大地湾、半坡的鱼纹,从简单写实,清晰的走向抽象化。大地湾、半坡的蛙纹,简单而朴实,稍晚的马家窑文化,蛙纹则走向了抽象化。大地湾的鲵鱼纹从简单写实,逐渐走向抽象化,这是其他考古遗址所没有的,大地湾遗址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伏羲人面蛇身尾交首上,七千年前“大鲵”是龙的前身。】

天水大地湾遗址,出土一件七千年前的彩陶瓶,上面的鲵鱼纹非常清晰。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图案,何新先生称之为“伏羲”的化身,这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这个鲵鱼纹彩陶瓶图案,有人认为是“大鲵”,也有人认为是蜥蜴,你也可以把他想象成鳄鱼。“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秦岭溪流中特殊的两栖动物,至今在秦岭深处依然存活着,不过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然鳄鱼早已经在北方看不见了。

七八千年前,大鲵就是龙的原型,它的叫声符合蛙类生殖崇拜,而它的珍希性又符合神秘性,它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把它和华夏的祖先伏羲联系在一起。《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就在天水,轩辕之国就是黄帝母族有峤氏,考古证据和神话传说相互印证,大地湾鲵鱼瓶就是伏羲,也就是最早的龙。

有一篇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华第一龙》:“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这条龙称“第一”有点过了,但是它的大小已经具备了鳄鱼的形象,龙从大鲵开始转化到鳄鱼。

 

【夏朝的时候,龙就是鳄鱼。】

4300年前的“象朝”,古人们把鳄鱼称之为龙,并且还养殖鳄鱼,养殖鳄鱼的人称为豢龙氏,豢龙氏的地位很高,都是伯爵以上。《左传》记载:“颛顼后裔董父善扰龙,帝舜用之封豢龙氏,封地鬷(zong)川”。夏朝继承了这个风俗,龙在祭祀等很多重大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神物,夏朝的很多城市都养殖鳄鱼,豢龙氏在当时是一种尊贵的职业,只有少数的贵族才能学习豢龙,也就是养殖训练鳄鱼。

夏朝孔甲帝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刘累,跟随董氏学习扰龙之术,后来成为夏宫的豢龙氏。后世的人们有误解,以为孔甲养殖鳄鱼是玩物丧志,孔甲也不是一个好的帝王。其实,夏朝是把鳄鱼当做龙,作为一种神物来养殖的,用于各种重大祭祀仪式的表演。还有些人去东南亚看了鳄鱼表演,误以为豢龙氏(鳄鱼师)是一种低贱的职业,其实,豢龙氏都是贵族出生,他们的封号都在伯爵以上。

陕西石茆遗址,出土了一些奇怪的骨头,经过专家鉴定之后,发现他们都是扬子鳄的骨头。而且,还在石茆遗址发现了“鳄鱼池”,这从考古学上证实了,夏代的时候龙就是鳄鱼。想想看,4000多年前的古人,千辛万苦的从长江流域,捕捉运输扬子鳄到陕北高原,还郑重的修建了“鳄鱼池”,说明,夏朝人就是把鳄鱼当做龙来养殖训练的。

【周朝把龙图腾发展升华了,秦汉之后龙就定格为今天的样子。】

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龙凤图腾升华为“龙凤文化”。龙凤从现实的动物向神化的动物演化,并且不断地升华。龙脱离了现实的动物鳄鱼,逐渐吸收各种动物的要素,升华为神秘的天龙,这是政治文化的需要。设想一下,龙假如一直停留在“大鲵”、“鳄鱼”阶段,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多多少少的没有神秘感,就是失去重大仪式的庄重严肃性,而“神龙见首不见尾”就神秘多了。

《周易》里的龙,保留有鳄鱼的成分,龙的概念也升华了。初九,潜龙勿用。龙(鳄鱼)潜入水中隐藏,危险不可用;九二,见龙在田。龙(鳄鱼)在浅滩晒太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里,龙已经不是鳄鱼了,飞升在天而成神物;上九,亢龙有悔。龙离水则干旱应回头悔悟;用九,见群龙无首。大家都是领导,等于没有领导了。

《诗经》关于龙的记载很多,虽然没有具体介绍龙的样子,《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如雷如霆,徐方震惊。”就已经把龙和天子的威严联系起来。从诗经里看,商周时期,龙已经出现在旗帜上了。《周颂·载见》:“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商颂·玄鸟》:“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辔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