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游街叫什么

古代状元游街叫什么 打马御街前什么意思?

打马御街前什么意思?

打马御街前什么意思?

打马御街前是骑马走过皇宫门前的街。过去中了状元要被赐骑马游街,以示荣耀。

“打马御街前”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经典唱词,想来就是骑着马行走在国宾大道之上,这本身既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封建帝王重视那些利于自身统治的知识分子,也代表了当事人对一时间所具有的特权意识的由衷的炫耀。现如今,只能慨叹我等何时方能“打马御街前”

状元及第礼法?

状元及第礼法主要就是“金榜题名”和状元游街。

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传胪唱名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

金榜按殿试成绩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殿试之制始于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于“讲武殿度进士”后遂为永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开始把考中的进士分为五甲。

元顺帝时又将进士分为三甲,并规定一甲为三人。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始策问贡士于奉天殿,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其中二三甲进士各科名额不等,无定数。

清沿明制,自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开科,会试后将录取的贡士举行殿试。

状元游街,是指皇帝在金銮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后,状元领诸进士拜谢皇恩后,到长安左门外观看张贴金榜及回家的过程。从金銮殿到长安左门,要经过太和门、午门、端门、承天门(现天安门)到大明门(清为大清门)。

长安左右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竖立一座巨大石碑,上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并有禁军守卫。

百官上朝都要从此进入,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长安门,经天街(今天安门前长安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到皇宫大殿上朝。

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金銮殿上传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T形广场,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

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成为天下知的新权贵。因此,长安左门被称作“龙门”。而每年阴历八月中,朝廷都在西千步廊进行“秋审”。囚犯由长安右门押解而进,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被称作“虎门”。

午门的门洞,正面看是三个,背面看是五个。两侧掖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才开。文官走东掖门、武官走西掖门。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殿试考中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出来时也可以走一次。其他人等,一律只能走掖门。

明朝十六位皇帝,276年共举办科考88次,发榜89次(洪武年间举办科考6次,发榜7次),录进士24566名,其中状元89名。据《大明会典》记载,无论是参加金殿传胪,唱名赐第,长安街观榜,参与恩荣宴,还是参拜先师神位、大司成,谒孔庙,状元都处于诸进士中最显赫的地位。

网上曾流传明嘉靖年间广东文状元林大钦游街的盛况:“手捧钦点皇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彩。”

状元骑马游街,完全是民间的讹传。而且,状元游街只能一次,决不可能有游街三天之事。诚如唐诗所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