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偃月刀是谁打造的

青龙偃月刀是谁打造的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怎样来的?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怎样来的?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怎样来的?

三国时期,长柄大刀作为冷兵器还未出现,陌刀直到唐朝中期才出现。秦琼、尉迟恭、程知节、单雄信使用的都是马槊,薛仁贵使的是戟,到李嗣业才使大刀。

关羽的武器不可能是小说中描写的青龙堰月刀。当时最流行的武器是戟,策马刺颜良于马下,这个“刺”字是关羽也使戟的旁证。

顺便说一句,方天画戟也是宋代的仪仗用品。不太可能成为樊哙、吕布、薛仁贵的兵器,盖世英雄必须有一件神兵利器,只是凡夫俗子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真正的高手已经能做到,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像秦琼阵前夺马、尉迟恭快手夺槊,那才是真正的牛叉。

另外,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纯属艺术创作。五关中的第一关东岭关,是个周朝地名;第三关汜水关,是个唐朝地名,在汉朝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还不要说其路线之奇怪了。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怎样来的?

关羽用刀的形象最早正式出现在元代,在元杂剧中,关羽开始用刀,元戏剧家关汉卿就把青龙偃月刀打造成关羽的趁手兵器,与关羽一起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在其作品《单刀赴会》中,第一次刻画了关羽和青龙偃月刀形影不离的经典形象,另外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也是用刀参加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

到了明代,经过各类艺人的艺术加工,《三国演义》里才有了胯下赤兔千里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形象,和“单刀赴会”,“刀挑锦袍”等英雄故事。这把刀伴随着关羽一生,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

不过在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里,通篇没有提一个刀字,也没有特别指明关羽使用的是啥兵器,其它如裴松之注和正史,杂史笔记都没有关于青龙偃月刀的记载。在隋唐之前,包括两汉,三国时期还没有出现长柄大刀,汉代最流行兵器是戟和矛。

《三国志~关羽传》中明确记载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由于用的“刺”字,关羽基本用的是属于矛,戟类直刺兵器。

刀作为兵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两汉时也只是属于短兵器,长度在一米左右,重量只有几斤,以双手执用的长刀要到隋唐时伴随仪仗,显示队列威仪才出现。所以说三国时期,关羽用82斤的青龙偃月刀是不可能的。

现在能够考证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最早出现的说法是由宋代开始,岳飞就曾经画过关羽像,美髯飘动,横刀立马。在一座宋金时代佛塔出土文物中,发现一幅迄今为止最早的关羽神像,关羽坐在正中,身后一人执旗,一人双手持刀。不过这把刀叫作“掩月刀”,发音和“偃月刀”相近,它并不是上阵砍人用的,而是作为仪仗显示威武之用,就是图个好看罢了。

虽然画像里的关羽在宋代就有人帮他“配”上了青龙偃月刀,不过当时还都明白那只是图个威武好看,宋代人的诗作里仍旧认为关羽不是耍刀的。比如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里“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还是用的“刺”字。

有了宋代的画像基础,到了元代,由于元杂剧有了舞台表演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关羽的飒爽英姿和英雄气概,他的化妆脸谱,走步唱腔,兵器的选用都要强调舞台现场渲染力的效果。试想一下,关羽单刀赴会时,站在船头面对大江东去气宇轩昂,是腰里佩把宝剑有气魄,还是手持青龙偃月刀来得更威武生猛夺人眼球。

因此,三国时期的关羽奋战沙场时并没有舞动过青龙偃月刀,是后人“配”给关羽的,当然也是出于美化关羽的形象,想必关老爷地下有知,也应该乐得接受吧。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