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阳历史

河南淮阳历史 你对河南淮阳的历史了解吗?

你对河南淮阳的历史了解吗?

你对河南淮阳的历史了解吗?

淮阳,最早称宛丘、陈、陈国。据清顺治《陈州志》、清乾隆《陈州府志》、《淮宁县志》和民国时期的《淮阳县志》、1991年版《淮阳县志》,均一致说: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陈为淮阳,淮阳自此始。今据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时期的木牍“家书”可以认定,淮阳早在战国末期就称为淮阳了,其时间应为公元前226年左右。

197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云梦县睡虎地4号秦墓木质套棺的陪葬箱内,发现了两块制作精湛的木片,长约2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正背两面均有墨书文字,字体为隶书,共计527字,经专家鉴定是秦代家信,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信,开头是:“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

专家通过木条上的文字发现,古墓的主人是战国晚期一个普通的秦人。写信的这两个人,是兄弟两个,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战国末期,社会处在急剧的动荡之中,这两兄弟为什么离家在外?黑夫在信中说,淮阳发生了叛乱,他们正在攻打淮阳。参照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专家发现,淮阳之战就发生在秦灭楚期间,黑夫和惊正是统一战争期间秦军攻打楚国的部队中两名普通的士兵。

史料记载,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楚与韩、赵、卫、魏共击秦,失利,楚由郢陈迁都寿春。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兵20万伐楚,被楚军击败;复遣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与秦军决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

战争延续了两年。参加了王翦伐楚部队的黑夫和惊在信中写了一些当时的生活琐事。兄弟两个写信向家中要钱和衣服,其中惊显得十分着急,他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命很可能都保不住。钱不够用了,他借别人的钱,借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希望他的母亲给他送钱。黑夫希望母亲把夏天穿的衣服寄来,越快越好。如果家那边布贵的话,就多寄些钱,他自己买布做夏衣。说明参战的时候以为时间不长,穿的还是比较厚的衣服,现在天热了,需要衣服,希望家里给寄钱或者衣服。 参加王翦伐楚部队的黑夫和惊能在信中直书“黑夫等直佐淮阳”,说明这时淮阳已经称淮阳了。

淮阳之名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张良先祖原为韩国贵族,其祖五代为韩丞相。韩被秦灭时是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他尚年少,游学淮阳是秦王政十七年以后,证明“淮阳”地名这时已经出现。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 载:“二十年(公元前227年)韩王居□山(□为残字,应为陈城西面的西铭山,简称铭山)。” “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处其处,有死士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秦简的记载说明:已经当了三年俘虏的韩王安被秦王遣到郢陈。韩王安死的那年,嬴政议攻楚,昌平君反对,被贬相到这里,居于韩王安曾经住过的地方。从这些记载可肯定地说:秦灭韩时,也同时把陈城占领,和韩国一并划为颍川郡。不然,秦国不会把韩王安押解到陈城,更不会把丞相昌平君也贬相到这里。嬴政议攻楚,为了把陈城作为前沿阵地,又把陈城从颍川郡中析出,成立了淮阳郡。

家书里为什么说“攻反城久”?秦灭掉韩国占领了陈城时,其统治还不稳固,新郑发生了反秦叛乱。这次叛乱,是由亡国后的韩国人民所发动的大规模反秦叛乱。秦王怕波及淮阳,就把被免去丞相的昌平君,派往淮阳稳定局势。昌平君是楚顷襄王之孙、考烈王之子、秦华阳太后之娘侄、继吕不韦之后为秦丞相。其父考烈王曾在秦做人质10年,并娶秦女生昌平君,后因顷襄王病危,逃回陈城,昌平君留秦长大,是镇压嫪毐叛乱的头等功臣。如果陈城(淮阳)这时仍然归楚国,秦王嬴政不会把昌平君贬到这里。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蒙武领兵20万伐楚,在平舆、寝丘(沈丘)一带大胜项燕率领的楚军。李信是来灭楚的,既已攻克了平舆和寝丘,楚都寿春已经近在咫尺,本应挥师东进,直取寿春。可李信不得不回头朝着西北的方向来打淮阳,因为昌平君领导的淮阳军民也反秦了。昌平君和项燕联起手来,在原韩地军民的共击之下,李信、蒙武全军大败。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又派王翦帅60万大军伐楚,黑夫和惊都参加了王翦伐楚的军队,因为这时陈城已经更名为淮阳,又昌平君反秦了,所以黑夫和惊的家信中说“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由此可以证明,淮阳之名是在公元前224年前就有了。战争持续了两年,项燕自杀,昌平君战死,楚国灭亡。

关于淮阳郡设立的时间,在木牍没发现前历史学家也作了推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于是,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对于秦三十六郡的郡名,传世史集中最早明确记述的是宋代裴骃的《史记集解》,此后重要的历史典籍基本上都是沿用了这种传统的主流观点。裴骃的《史记集解》中所列秦三十六郡没有“淮阳郡”或“陈郡”。但是至清代,乾嘉学派学者开始摆脱了后人注疏述说的束缚,直接分析最早的文献记录。依据这一思路,清代学者全祖望、近代学者王国维以及当代学者谭其骧等人对《史记》等早期文献进行考究,摒弃了裴氏旧说。辛德勇更进一步认为:秦始皇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前,就已置四十二郡,其中有“淮阳郡”;始皇二十六年时,并置为三十六郡,“淮阳郡”并入“颍川郡”;而到了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攻取岭南及闽地,又析分增置设郡,使秦郡总数增为四十八个,“淮阳郡”又析出。也就是说,秦代划分郡制并不止一次,秦占领了郢陈后,本来设了“淮阳郡”,后来统一六国后,把“淮阳郡”撤了,置为陈县。但随着疆域的扩大,郡数增加,因为秦始皇崇信“六”和“十二”之数,把天下分为四十八郡,又重新设了“淮阳郡”。

众多史籍之所以把秦占领了郢陈后更名的“淮阳”仍叫郢陈是因为他存在的时间较短,而当时的秦人则依然称淮阳。这样,木牍中黑夫和惊说“直佐淮阳”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考古、历史文献和专家的考证,可以得出结论:秦王政十七年秦灭韩后占领了陈城,把陈城归属颍川郡,公元前226年左右陈城又从颍川郡析出,置了“淮阳郡”, 淮阳之名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