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孟浩然表达的意境

初秋孟浩然表达的意境 秋天是什么孟浩然感受到?

秋天是什么孟浩然感受到?

秋天是什么孟浩然感受到?

孟浩然的《初秋》从“秋夜渐长,清风习习、炎炎暑退、露光”这四个方面感受秋天的到来。

作者从视觉,触觉,感觉,听觉来写 夜慢慢变长,凉爽的风袭袭吹来 ,与酷热的夏天做对比 房子里面也没有蚊虫的声音了,草丛中又开始有露珠了,这些都是秋天的景象与感受。

《初秋》作者:孟浩然 (唐)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作者: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及注释

「翻译」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注释」

不觉:不知不觉

初秋:立秋左右

清风:清凉的风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

重:再次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