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明皇陵

安徽凤阳明皇陵 凤阳为朱元璋看护皇陵是哪?

凤阳为朱元璋看护皇陵是哪?

凤阳为朱元璋看护皇陵是哪?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谊,也特别注重名人效应,如果一个地方出了一个名人,那么这些老乡通常都以其为荣。凤阳,原本只是安徽一个贫瘠的小县城,却因为出了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而出了名,并且在明朝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是明朝的中都,政治地位颇高。

凤阳中都皇城?

按照常理推断,凤阳的百姓们应该觉得十分荣耀,一来大家都是皇帝的老乡,二来凤阳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城市,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凤阳的老百姓不仅不觉得荣耀,反而觉得十分痛苦,对明朝一点好感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朱元璋对凤阳的照顾有限,首先体现在税负之上,凤阳的百姓们并没有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而受到恩惠。凤阳的居民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本世居在凤阳的土著居民,被称作土民,大概在十万人左右,朱元璋在登基后将江南和其他地区的富民迁到凤阳,这一类人则是凤阳县的主体居民,超过数十万,被称作编民。

朱元璋像?

土民受皇陵祠祭署管理,可以部分免除田赋,而占人口多数的编民则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优待,需要正常缴纳田赋,而且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徭役。凤阳百姓并没有因为出了一个皇帝而被免除徭役,然而更加悲惨的还在后面,他们过得比一般的县还要差。

第二,因为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又是朝廷的中都,所以朝廷在这里设置了很多的官府和衙门。凤阳有朱元璋父母的皇陵,自然需要守陵的官员和太监,而且每个衙门还有很多的差役,而这些人都需要凤阳百姓们供养。凤阳原本就不是富庶地区,原本土地的产出就难以供养百姓,而现在又要供养如此之多的官员衙役,自然难以为继。时人记载凤阳百姓的困苦,凤阳百姓们“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不免于鞭朴”,可见衙役负担之中。

明祖陵?

第三,后世皇帝对凤阳并无特殊感情,甚至担心免除凤阳的赋税会让其他地区效仿,减少国家收入。朱元璋从凤阳走出来,内心或多或少地对故乡会有感情,但是随着皇位的世代相承,后世之君对凤阳的感情逐渐减淡,几代之后,凤阳对于皇帝来说并无特殊,都是自己天下的一部分而已。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右侍郎看到凤阳百姓的惨状,上疏恳求崇祯免除凤阳的税赋,但是崇祯却没有答应,因为他担心一旦凤阳如此,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州县也会照此办理,那么国家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对崇祯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凤阳的百姓对于朱元璋和明朝皇室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反而甚至有点反感,一方面他们很多人的祖上是被迫迁入凤阳的,而且世代并没有收到优待,反而要承担更多的衙役负担。艰难的生活让他们不仅毫无荣誉感,反而在农民军到来时,纷纷给农民军带路。当农民军还在离凤阳数百里之外的颍州时,就有“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农民军逼近凤阳,守卫凤阳的数千明朝官军被击败,朱元璋的祖陵也被农民军焚烧了,而凤阳的农民则欢欣鼓舞,欢迎农民军的到来。

农民军?

由此可见,凤阳虽然贵为朱元璋的故乡,但是凤阳百姓对朱元璋并无认同感,反而深受其害。著名的凤阳花鼓唱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这是对朱元璋的一种感情控诉,凤阳出了朱元璋,不但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让更多的百姓受苦受穷,所以百姓们对朱元璋和明朝并无好感,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