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曹操墓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已进入文物布展阶段,曹操墓对于考古迷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的大墓,这次伴随大墓出土的文物已有900余件修复成功,重焕光彩的文物承载着的历史文化意蕴值得我们一览!
曹操墓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望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编号为一号墓、二号墓,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相关学者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高陵墓主为曹操。

曹操墓在历史上多次被盗掘,虽有无数珍宝散落民间,但这次出土,仍发现了不少遗物,其中不少碑刻铭文和墨迹仍非常清晰,还原了汉魏时期的风采,对于书法研究有着很深的意义!
据初步统计,这一批次的出土文物可复原的约250余件,其中有59件碑刻铭文,根据对铭文的识读,结合文献的解读和墓主人的骨骼鉴定,确认此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汉魏碑刻字体多是汉隶,俗称“八分体”,这是一种贵族惯用的字体,隶书书写便利,但士大夫和贵族已不屑一顾,而小篆写起来又太复杂,所以需要一种折中的字体,传说“八分者,王次仲造也。”他将原本简易的书法变为字体,成为权贵所爱书写的字体。
文献记载“八分体”是“点画发动,体骨雄异,作威投戟,腾气扬波,贵逸尚奇,探灵索妙。可谓蔡邕为祖,张昶、皇象为子,钟繇、 索靖为孙。 ”
这种早已失传的文字,我们在曹操墓中有很多发现,大众也能一览汉魏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