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今天,将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几位代表的书法做一个整理,有些领导同志书法传世较少,今天就以几位能查到到书迹的领导同志进行一个介绍。
长沙小组代表: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严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毛泽东很随和,无拘无束,说话很有幽默感,“字如其人”这句话,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充分鲜明的体现。
武汉小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

董必武,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董必武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功力深厚,淳厚圆润,从字或能看出是一个谦谦君子。

在老一辈领导人中,他的书法最有文人气息。

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潭秋家族的《陈氏宗谱》公布后,我们在这一部家谱中,找到陈潭秋写的一篇序言,直接用他的书法雕刻上版。

虽然是印刷品,但其实就是他的手迹,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陈潭秋的书法功底极为深厚。
济南小组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2月8日,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于纬八路刑场就义。

他的书法端庄、清秀、飘逸、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因为有书法天赋,所以进行革命宣传时,写标语也是邓恩铭的拿手绝活。
广东小组代表:陈公博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6月3日),广东南海人 ,原籍福建上杭,寄籍南海。1892年10月19日出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治人物。

因为有学历有文化,书法写得好,陈公博以文化之名参加一大。陈公博当初参加一大,明显是带有投机意味。

会议期间,现场被敌人骚扰,不等组织人有布置,陈公博就独自逃回广州,陈公博也成为一大之后最早脱离的人。
旅日小组代表周佛海

周佛海(1897年5月29日-1948年2月28日),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早年留学日本,是旅日代表。

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脱党而去,成为蒋介石国民党中委。

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周佛海于1946年11月被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死刑,次年经蒋介石因其抗战中期有功签署特赦,改判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因心脏病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