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临海市,有一位著名的平民书法家——金吕夏,他是自学成才的书法家,从小木匠到知名书法家,他用人生书写了一段精彩的逆袭故事。

金吕夏
1944年,金吕夏出生于临海一个金姓落魄地主家中,他出生时身体孱弱,其父母担心这孩子养不活,便将他寄名在当地文昌阁“吕祖大仙”处,以求大仙保佑,又因生于夏天,所以取名为金吕夏。
他的父亲因担任伪职,被判处6年徒刑,母亲深受打击,胃病和肾病日益严重,家中其他兄弟姐妹都已自谋生路,家中只剩老祖母、病重的母亲以及13岁的金吕夏。
13岁的金吕夏读完小学后,本想继续学业,但因他是地主家庭出身,所以被取消了中学入学资格,他难过不已,但噩梦还在继续。等他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已经西去,安葬完母亲后,年仅13岁的金吕夏便要开始学着大人的模样自谋生路了。
他拿着政府的介绍信,进入了合作社的细木车间,开始了小木匠生活。车间工作强度很高,但他没有别的退路,这是他保命的工作。因他工作努力,车间里的同事也很照顾他,厂里的会计送给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读得津津有味,没几天就读完一本,此后他心中萌生了自学念头,往后的工资除了必要开销以后,他都用来买书自学。
1962年,父亲刑满释放。回家后看到他在纸箱衣柜上写的小诗,只说“大毛病在于偏锋行笔,你不是写出来,而是拖出来的,没有力量啊。”
金吕夏虚心向学,将自己写的字抹去,让父亲题字,父亲用行楷写了一首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受到父亲影响,金吕夏决定以后抽出时间每月练习三次书法,每次练习两个小时,时间虽短,但他每次练习都极为用心。有一年春节,金吕夏将自己写春联拿到街上卖,没想到4天赚了290元,这比他半年的工资还要多,他得意地向父亲展示成果,父亲笑着说“买者不懂,懂者不买”。
这次卖字事件后,金吕夏便开始更加认真地练习书法,书法也成为他最大的兴趣爱好。
改革春风吹满地,金吕夏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因为他做事认真,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37岁的金吕夏被任命为公司办公室主任兼工会主席,但是忙惯了的他不太适应办公室清闲的生活,于是向公司提出了停薪留职,这对于刚刚生活改善的金吕夏来说,无疑是一次豪赌。
往后,他的人生也转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书法一直都是他的最大爱好,离开办公室的他,开始将书法作为毕生的事业来追求,他的决定在旁人看来十分草率,但他的妻子却十分支持,甚至包揽了家中全部的家务琐事,以便他专心学习。

金吕夏山水扇面 《居山欲雨》
独自摸索书法艺术的门径是很难的,他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很长一段时间后,便发现难再进步,好在临海有位卢乐群先生,书法造诣深厚,卢老师的指导令金吕夏茅塞顿开,他的书法也开始渐入佳境。
1984年,金吕夏开始在书坛上崭露头角,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在报刊杂志、展览会上出现,先后斩获了“全国银牛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百鹅书法大赛三等奖”“中国钢笔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硬笔书法比赛特等奖”“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优秀奖”等奖项。

金吕夏书法作品
在书法路途上,他还遇到了不少贵人,江苏著名武术家金子初先生告诉他,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需要深厚的学识打基础,要将学识融入书法,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家。金吕夏深以为然,此后便开始提升自身的文化学识,在学习中将书法与传统文化结合,把人生阅历和感悟写入书法,让书法更有神,也更有自己的风格。
1988年,他出任世界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次年,他被纳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金吕夏学习的书法的故事,也开始广为人知。
他如今已76高龄,但仍然笔耕不辍,热爱书法,并且他积极将书法与公益结合,自办书法学校——朝晖书法艺术学校,收取极低的学费,面授一学年仅60元,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士和贫寒学子更是免费教学。他之所以收取如此低廉的费用,是想让书法艺术能够走向民间,让更多对书法感兴趣的年轻人都能学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朝晖书法艺专面授现场
由于学费太过低廉,开办不久便出现了资金问题,他想到一个两全的办法,既不涨学费,也不关闭学校,而是开始卖字筹措办校费用,靠着他的墨宝,这个学校竟办得有声有色,还得到了众多同行的支持。
除了热心办学以外,金吕夏还在母校设置奖学金基金会,鼓励优秀学子,近二十年来,他向社会捐助的钱、物共计210多万元,公益之心令人敬佩。

金吕夏和杜桥小学校长陈群英在其捐赠的书画等作品前合影
金吕夏是从小村走出来的书法家,前半生为生计奔波,后半生,为自己而活,活出模样后选择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青年学子找到人生的方向,这样的书法家,值得所有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