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红装爱武装 凡

不爱红装爱武装 凡 不爱红装爱武装意思?

不爱红装爱武装意思?

不爱红装爱武装意思?

答:这个问题是很好理解的,不爱红装爱武装是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解放事业,为了被打压的穷苦百姓能翻身自己做主人,所展现出一大批老百姓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来的人,这里所说的红装指的是全民都拿起来武器和地主老财,还有骑在穷苦百姓头上的大资本家,和蒋家王朝做斗争的一代,

不爱红装爱武装意思?

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意思是女子不喜欢穿鲜艳的衣服,化浓艳的妆容。而是喜欢穿着军装为祖国做出贡献。诗是毛泽东主席所书写的,赞美中华女子愿意为祖国建设做出努力,不耽于享乐。赞美了中华女子志气高强,英姿飒爽,不逊于中华男儿。完美的体现了新时代女子的新面貌。希望现在的我们也能较为高远的追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不爱红装爱军装全诗?

全诗为: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出自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译文:黎明时的阳光刚刚照到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女民兵英姿飒爽手持五尺枪。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不爱红妆爱武装。猜一字?

不爱红妆爱武装。猜一字。那是个斌字,斌是上古之神,具有能呼风唤雨和瞬间移动的超能本领,并时时从身上发出光环,护佑他的信徒。斌的信徒遍布大江南北,据说只要你是膜拜神斌的信徒,都是有求必应,斌会瞬间到你的身边,热心为你解决各种问题。

七绝为女民兵题作于几年?

答,七绝为女民兵题作于上世纪1961年二月,发表于上世纪1963年12月。全诗为,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诗配发图片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一番轰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七绝为女民兵题作于上世纪1961年二月,发表于上世纪1963年12月。

七律为女民兵题照原文?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译文

黎明时的阳光刚刚照到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女民兵英姿飒爽手持五尺枪。

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背景

1959年10月1日,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

1960年冬,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此照偶然为毛泽东所见,李原慧便将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为照片作了一首七绝。1961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式送给李原慧。李原慧将这幅手迹珍藏起来,视同珍宝。

赏析

这首七绝,毛泽东留有的手迹目前见到的共有五件,其中一件的落款时间为1960年12月,修改定稿则在1961年2月。

该诗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上,题为“为女民兵题照”。诗中的“红妆”、“武妆”的“妆”字已改为“装”,“飙爽”也改为“飒爽”。

此后,毛泽东的这首《为女民兵题照》,通过各大媒体传遍全国,并作为歌词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对女民兵“演兵”的艺术概括。题照诗,对照片上的形象用诗的语言可以作某种艺术概括,这里作者用“曙光初照”,形象地点出了时间,用“演兵场”描述出具体环境的“空间”。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烘托出一种“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对照片上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出现,诗中并没有像小说那样对具体肖像进行多侧面的细致的刻画,而只选择女民兵身背的“五尺枪”作为特征性的“非有机体”符号物造型的主体。

枪,对于一个兵来说是第二生命。所以,枪在女民兵身上,已经充分人格化了,已经成为她作为兵的整个“机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作者在从外部观照实写的基础上,又从人物的气质和神韵方面作勾勒。“飒爽英姿”,正是对女民兵最恰当的概括。题照诗,不从照片上立体形象的“形”的复现,而要在人物的“神”方面着眼。因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无论如何不如照片上的形象那么直观和鲜明,而对照片上形象提神摄魄的勾画却正是题照诗的神来之笔。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对照片形象的直接议论。作者是反对在诗中“直说”的。他说:“诗歌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但是,作为题照诗,与古代题画诗一样,不仅允许,而且可以成为它的某种特色。沈德潜论杜甫题画诗时曾精辟地指出:“其法全不在彩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碎语》卷下)因此,在“说到真马真鹰”的基础上“开出议论”,被看作是题画诗的一种方法、一种“模式”、一种体式的特点。

作者的题照诗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方法的,这种议论是对女民兵精神的一种升华。“中华儿女多奇志”,作者把艺术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的整体性形象上,许多非同一般的奇特的伟大志向,其中令世人瞩目,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里的“武装”既可实指军人的装束,也可以泛指“武装斗争”。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自立和腾飞患息相关的战士的“武装”。作者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作者用想象之笔来描写,运用理性之思来议论,使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女民兵的鲜明形象着笔,进而抒发感慨并将女民兵形象的美提升为精神的美,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它由景致情,由情入理,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描写得生龙活虎,成为一篇赞美女性的难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