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版青花瓷

历史版青花瓷 青花瓷碗历史?

青花瓷碗历史?

青花瓷碗历史?

青花瓷碗历史上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青花瓷碗历史?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工艺品和产品,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青花瓷是以钴(一种金属元素)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度以上的高温,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习惯上称之为“青花”,青花瓷又称“釉下蓝”、“釉里青”、“釉白蓝花”,英文中青花瓷为“BlueandWhite”。下面来说说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以及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一、盛唐时期,青花瓷出现

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据悉,唐朝开始烧制青花瓷是为了供应阿拉伯市场,西亚、伊斯兰文明喜欢这种颜色。青花瓷的出现便是由于丝绸之路的繁盛将钴这种天然化学原料引进的结果。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唐代的青花瓷器,其花色浓艳,青料中有结晶斑,胎质多粗松,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二、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

元朝在建国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景德镇在那个时候就吸取了北方定窑的不少工艺特点,烧造出了含铅氧化物很高的一种白瓷,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元代对外交流广泛,随着与西方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加深,充足的钴料使得青花瓷得以全面的发展。到了元代中期,景德镇创造出了成熟的青花瓷,也标志着中国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三、明朝青花瓷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中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有“永乐宣德,青花之王”的说法,这一阶段,被视为中国青花的黄金时期,以制作精美著称,纹饰多为繁复的花样。从器型上看,永乐瓷器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以造型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著称,新创了许多器型,瓷器品种丰富多样,其中一些明显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诞生的。如无档尊、鱼篓尊、花浇、僧帽壶、折沿盆、大盘等。

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

一是呈色靛蓝,蓝中发黑。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二是铁锈斑痕,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Fe304結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三是晕散,晕散和结晶斑,釉面坑坑洼洼的,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古人就把这种晕散赋予了独有的特征,形成一种审美追求,就是缺陷美,也可以说是病态美。它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到了宣德,青花瓷器就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宣德八年《大明会典》中记载,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可见当时国立之强盛。

、  四、青花瓷的鼎盛期在清代

1、康熙青花

水墨技法开始融入到青花瓷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康熙瓷器在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对胎土要求特别高,所以分量特别重,它的釉面也显得特别坚硬,有“紧皮亮釉”之说。

2、雍正青花

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雍正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青花瓷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

3、乾隆青花

乾隆年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也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