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的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或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表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这个问题好,实在!
我认为,学生的鉴赏力,以后就是社会的整体鉴赏力,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它比学生实际上的艺术操作能力,更重要。
因为,不是每人都要去做艺术家,但是每人都可以成为鉴赏家。
美术鉴赏力的培养,最好能从小培养,尤其是家庭中,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有许多美术品的环境中长大,受环境的熏陶,他心鉴赏素质会得到很好的启发,一旦得到相应的教育,则很容易入门。
所以说美术鉴赏教育是越小越好的。
那么,学生的鉴赏力教育,可以先从欣赏开始。
美术欣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方法应该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育,内容而且应由浅入深,以欣赏优秀作品,名作,名家作品,世界名画为主。
指导教师最好能在现场作技巧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作品,从而传递美,感受美,理解美。
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找出这些作品的优点,美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在哪里。
同时,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美术馆,让他们在这种地方得到熏陶。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下,设计一下,这些行为不作评价,只为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通过这样教育,学生的鉴赏力会渐渐提高,审美能力也相应提高,行为也渐渐地变得更和谐,美好气质悄悄地出现在脸上……

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方式有哪些?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