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何须桑梓地出处

埋骨何须桑梓地全诗?

“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意思?

埋骨何须桑梓地全诗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近代毛泽东所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扩展资料《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泽东的一首七绝,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意思?

1、解释(1)桑梓地: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为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为父母所栽种,对其必须表示敬意.后用其比喻家乡。(2)整句话的意思是: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

2、出处:毛泽东的七言绝句《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3、全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创作背景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埋骨何须桑梓地?

这两句诗原诗出自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西乡隆盛。 后由毛泽东于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改写创作,赠予自己的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作者: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地:出自《诗·小雅·小弁》,同为家乡,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