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观象台用途

古观象台用途 观景台古代叫什么?

观景台古代叫什么?

观景台古代叫什么?

古观象台位于东城区建国门内,是世界闻名的天文古迹之一,为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奉命修建,原名司天台。明正统七年(1442年)改建为观星台,清代称观象台。

古观象台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台上陈列着大型铜制的天文仪器,台下有以紫微殿、晷影堂为主的附属建筑群。因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故又称“明清观象台”。

原有明代天文仪器已移置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此台现存仪器有玑衡抚辰仪、象限仪、天体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赤道经纬仪等8件,均为清初制造。1956年这里辟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隶属于北京天文馆。

观景台古代叫什么?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13千米告成镇。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至至元十七年(1276—1280年)主持建造。[1][2]

观星台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观星台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3]观星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2]因其独特的设计而成为元代天文学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

中国最厉害的天文测量工具?

享誉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展出的八件古天文仪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中国天文国宝,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这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那么,这8件天文仪器都是什么?它们都是谁设计制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赤道经纬仪

地平经纬仪在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子午圈、赤道圈、赤经圈等组成。主要用来侦测太阳时和天体的赤经、赤纬。

地平经纬仪

它是由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重2720千克,高3.380米。最主要的功能是测量太阳时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赤经和赤纬)。

二、黄道经纬仪

黄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第一台以现代的黄道坐标系统作观测的仪器。适用于作观测太阳和行星等天体的运动。

黄道经纬仪

它是由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重2752千克,高3.492米。最主要的功能是测量恒星的黄道坐标(黄经、黄纬)。

三、天体仪

天体仪在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该仪用途有60多项,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

天体仪

它是由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重3850千克,高2.735米。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演示天体的运动,以及进行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的换算。

四、纪限仪

纪限仪又称距度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60度角以内的任意两天体的角距离的天文仪器,现存于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是中国第一台在观象台上使用的纪限仪,丰富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内容。

纪限仪

它是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参照明代仪器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铸造。重802千克,高3.274米。用来测量两个恒星的角距离。

五、地平经仪

地平经仪在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地平圈、龙柱、铜柱支、立表等组成。

地平经仪

它是由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重1811千克,高3.201米。用来测量天体的方位角。

六、象限仪

象限仪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在地平上的或天顶距。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主要由象限环、数轴、竖轴、横轴、窥横等组成。

象限仪

它是由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也叫四分仪,重2483千克,高3.611米。用来测量天体的高度角。

七、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纬仪主要由地平圈、象限环、立柱、窥镜四部分构成,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坐标。

地平经纬仪

它是由德国耶稣会士纪理安在1715年设计制造,重7368千克,高4.125米。它合并了地平经仪和象限仪的功能。它也是唯一一架采用文艺复兴时期装饰风格的仪器。

八、玑衡抚辰仪

玑衡抚辰仪又叫精密赤道浑仪,由子午双圈、赤道经圈和游旋赤道圈、双层赤经圈三部分组成,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架大型铜仪,无论从冶金制造还是雕刻方式,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水平,这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精细制造的古仪,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玑衡抚辰仪

它是由德国耶稣会士戴进贤等人于1744年制造,重5145千克,高3.379米。它的功能与赤道经纬仪类似。玑衡抚辰仪的制造与乾隆皇帝对古观象台的一次视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