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各个年龄的称谓

古代对各个年龄的称谓 古人有哪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人有哪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人有哪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人年龄的称谓》

1.〈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天。小孩生下三天后,请客人来吃汤饼庆祝,称之为〈汤饼会〉。

2.〈襁褓〉:本来是初生婴儿所用的布包和小被,指婴儿时期。

3.〈周晬〉:小儿出生满一周岁。袁枚〈祭妹文〉:「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歳时举行[抓周]礼,长辈将各式用品像书籍、笔墨纸砚、钱币、玩具等各种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幼儿随意抓取,由此来推测孩子的未来。

4.〈垂髫〉:古代儿童头发下垂不束发,因此垂髫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鬻子〉:指稚子。〈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6.〈黄口〉:指幼儿,一般称黄口小儿。见〈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

7.〈总角〉、丱角(束发成两角):〈诗经.齐风.甫田〉 :「婉兮娈兮,总角丱( ㄍ ㄨ ㄢ ˋ)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意小孩头发分束成两角突出的样子。

8.〈始龀〉:儿童七、八歳时乳齿脱落,更换新齿,也称始龀之年。又作〈龆龀〉。

9.〈外傅之年〉:小孩十歳时到外面学习。外傅即教学的老师,别于内傅而言。〈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

10.〈志学之年〉:〈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弱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加冠,称为「弱冠」。〈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二十歳又称丁年,丁壮之年,即满二十岁。〈昭明文选〉中〈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12.〈而立之年〉〈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3.〈壮室之秋〉:壮室之秋,指三十岁。室是成立家室,古代认为三十岁是娶妻的适当年龄。

14.〈不惑之年〉:见〈论语.为政〉。

15.〈强仕之年〉男子四十岁时,可以出仕。语见〈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16.〈知命之年〉五十歳,「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杖家之年〉〈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诸侯),八十杖于朝。」 〈艾服之年〉:艾服,年五十则可做官从政,后指五十岁。据〈礼记.曲礼〉:「五十曰艾,服官政。」艾老:五十岁以上的人。「艾」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学易之年〉:〈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7.〈耳顺之年〉:六十岁。又称〈花甲〉、〈平头甲子〉、〈杖乡之年〉。周制允许六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在乡中行走,所以60歳又称杖乡之年。

18.〈从心之年〉:〈论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歳又称古稀之年、致事之年、杖国之年、悬车之年。周制允许七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在国都内行走。从心: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致事之年:辞官退休的年纪,指七十岁。「致事」或作「致仕」悬车之年(汉代薛广德因年老辞官还乡,皇帝赐他安车驷马。至家乡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为荣耀。他将赐予的安车悬挂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19.〈杖期之年〉:八十岁,周制允许八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入朝。

20.〈耄耋之年〉:( ㄇ ㄠ ˋ ㄉ | ㄝ ˊ)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所以[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21.〈鲐背之年〉:九十歳,因为年老的人气色衰退,皮肤消瘦,背若鲐鱼。〈尔雅.释诂释〉:「鲐背,寿也。」曹植.魏德论:「鲐背之老,击壤而嬉。」鲐背,意指老人背有鲐文,皮肤已皱得像鱼皮,是说年老的人。又见〈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耇老,寿也。」曹植.魏德论:「鲐背之老,击壤而嬉。」鲐背,意指老人背有鲐文,皮肤已皱得像鱼皮,是说年老的人。

22.〈期颐之年〉:百歳之人。年寿一百岁以上的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上文林林总总的介绍了各年龄层的代称,您大概一两分钟就看完了人的一生。人生是何其匆促!人生何其短暂啊!

古诗十九首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慨叹!与其悲伤、叹气,嫌人生太短暂,倒不如珍惜拥有,善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吧!

文末以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跟好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