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评价

牡丹亭赏析评价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

黄茑的婉转歌声惊醒了杜丽娘,催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然而意绪缭乱的杜丽娘被缚深闺,只能孤单站立在狭窄、阴冷的小庭深院。她无法感受外面姹紫嫣红的春光, 只能从吹进幽深庭院里的情丝来窥见春天的踪迹。 正是这些摇荡的春丝打开了杜丽娘闭锁的心扉。 一步步推开了杜丽娘萌生的情思。

牡丹亭游园赏析?

明代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我国的古典戏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汤显祖曾经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杜丽娘的形象是继《西厢记》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而《游园》是剧中最美的一折,延续400年久演不衰。

《牡丹亭》文词典雅,寓意深刻,词藻华丽,却也使得它曲高和寡。笔者以对文学剧本的理解和对舞台形象塑造的体会,分析《游园》曲词之奥妙,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汤显祖笔下的鲜明形象。

牡丹亭游园赏析?

《游园》成功、细致地将杜丽娘反抗性的成长过程一层层剖析分明:杜丽娘清晨醒来的慵懒、想到游园时的愉悦、梳洗打扮迎接春天的急切、观赏自己的娇柔、踏出闺门的激动、处在春景中的骄傲、迈进花园的感叹、看到残垣断壁的感慨、想象昔日的欢乐、感叹时空的流逝、辜负大好时光的感伤、消磨时光的无奈,一步步把杜丽娘的情绪推向高潮。

春光、青春、春情三情合一,相互映衬,游春、恋春、惜春、伤春四种感慨,在游园中得到含蓄而又酣畅的表现之后,《惊梦》之梦就成为必然的结局——为追求个人幸福的一切通路却被阻塞之后,梦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评价汤显祖的《牡丹亭》?

《斓房蛾术堂闻笔》载:“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场。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从中不难看出当时受众对《牡丹亭》的痴爱。

八十年代以来,《牡丹亭》更是在舞台上愈演愈热。1962年6月,湖南省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改编演出了《牡丹亭》,该版本在吸收明代冯梦龙改本《风流梦》的基础上,融合了湘昆老艺人的演出本;1993年,上海昆剧团重排《牡丹亭》,融入了许多话剧元素,在表演、灯光、舞美、音乐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昆剧演出,也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应。

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交,《牡丹亭》先后被三个国外导演搬演至国际舞台。1998年,美国导演彼得·谢勒(Peter.Sellars)导演了歌剧版《牡丹亭》;1999年,美裔华人陈士争执导了传奇版《牡丹亭》;2000年,美国导演Stephen.Kaplin和Kuang-yu联合导演了玩偶剧场版《牡丹亭》。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自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昆曲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

从舞台演出情况足见《牡丹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