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怎么写

楹联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楹联?

撰写楹联应遵守哪些基本规则?

怎样才能写好楹联?

前言:楹联的由来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楹联也是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窗口。因此,对楹联的写法是有严格要求的。

在了解楹联写法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一下楹联的由来,从而,对楹联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在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对联。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楹,是厅堂前部的柱子。顾名思义,张挂于楹柱上的对联才能称楹联。

在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由于文士爱雅,又由于楹联在宫殿、亭阁、寺观、第宅的广泛使用,大致从清代中期起,楹联就作为对联的雅称,一切对联都可以称为楹联了。

正文:楹联应遵守的规则

下面,我们讲一讲楹联应该讲究的规则。楹联不仅要遵守六个特征规则,还应避免出现一些忌讳,以免贻笑大方。

一、楹联应遵守的六大特征

1.字数相等

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出句的字数可多可少,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

每一个汉字都有词性,一般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比如天、地、风、雪…)、代词(比如尔、汝、吾、侬…)、动词(比如看、问、向、催…)、形容词(比如佳、美、奇、灿烂…)、数词(比如一、二、百、千…表示数目的词)、和量词(比如分、寸、次、回…表示数目或者动作的单位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比如很、都、依然、又、不…)、介词(比如从、在、为、以…)、连词(比如与、而、但、等闲…)、助词(比如之乎者也)、叹词(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其中吁、咦、啊、唏都是叹词)和拟声词(比如唧唧、啾啾、簌簌、嘶嘶…)。

3.结构相应

上下两句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词或者词组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

注意,在这里只分辨词和词组,也就是单纯词和合成词,不再分辨语素,防止理解偏差。

4.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以及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节奏相同其实是根据语气的停顿和词的结构分段判断的,一般按照词或词组来划分。

举例说明:

如:春来无痕迹

春来,主语;无,谓语;痕迹,宾语

那么,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划分,其节奏就是这样的:

春来/无/痕迹

一个句子有三个组成部分,这是212的节奏。

5.平仄相谐

上下两联在平仄上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并且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

仅仅只有上述要求还是不够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只是基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满足以下要求:

1)上下联不出现孤平;

2)任一联都不得出现三平尾、三仄尾;

3)多句组成的一联,上联每一句的末尾要遵循马蹄韵的规则。

6.意义相关

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一般分为三种,即内容关联相互配合、内容相反对比衬映、内容连贯而下。

1)内容相关型(如比兴、联想)。

2)内容相比型(如并列、相对)

3)内容连贯型(如流水)。

二、楹联应避免出现的忌讳

最后,我们要说一说楹联的忌讳,防止朋友们在与人对联时因为不清楚其中的一些要求,而出现本可避免的错误。

1.楹联忌讳合掌,合掌是上句和下句都说一个意思;

比如:苍天何以远,穹顶始为高。

前面写苍天距离人之远,后面的穹顶也是天的意思,是说天顶非常高;两句意思一样或接近,这就是合掌。

2.楹联忌讳上下联重字重意,意思是同一个字在上下句中的意思一样,或者同位同字;

比如:岁月催人老,东风催眼清。

催是同位的字,都相同;

比如:雪落怀人远,愁堆任雪轻;

这里的雪上下联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名词‘雪’,这也是要尽量避免的。

3.楹联忌讳失重,意思是上联和下联在感觉上有明显的大小、轻重、清浊的区别;

比如:万仞高峰惊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

前面是天地日月,后面是花枝柳树,明显失重。

结论

综上所述,楹联的写法在满足了字数相等、节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结构对应、内容相关这六个基本特征外,还应该避开一些忌讳,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楹联。

除了上述要求外,楹联的写法也有很多分类,比如无情对、本句对、错综对、机关对等等。总之,楹联虽然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小分支,但也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学知识来支撑,才能写出好的楹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