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寻常见寻常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寻常赏析 你怎么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

你怎么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

你怎么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

谢师友的邀请,就你所提问题简单的谈两句本人的观点:

岐王宅里寻常见,这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作的首句。要理解此句诗的大意,首先你得知道岐王为何许人也?岐王是李旦的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岐王的又名叫李范,此人博学多才,好文学,通音律,爱人才。所以,他常常邀请当时出名的文人,墨客。如王维,崔颢,杜甫,李龟年等大师欢聚一堂。赋诗,作曲,踏歌饮酒。

虽说身贵为岐王,却是和一群普通的文人墨客聚集一堂,欢歌起舞。过着极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此句诗也是对岐王为人的赞许,说明岐王为人正直,礼贤下士的为人作风。从不枉自尊大,试想在唐朝最讲究的是门媚世族,一个堂堂的王爷和一群穷酸文人常聚一堂,实是难能可贵的。回答可否!谢师友们的阅读。

你怎么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杜甫晚年绝句诗《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盛唐的回忆,安史之乱以后的凋敝和失落感,在杜甫短短四言诗中,浓缩得如此浓烈,真比美酒千盅还解忧,这是杜甫诗歌艺术炉火纯青的感染力所在。

这首诗基本不需要怎么解释,大家也会陶醉于诗歌艺术的感染力之中,基本上是清清楚楚的。

不过,这诗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对于诗歌中故事的真实性探讨,也一直没有消停过。

宋代就有人说“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说的是杜甫曾经在青少年时代就经常出入岐王府,所以,很容易见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李龟年。

但是,岐王开元十二年就去世了,那时杜甫只有13岁左右。

这就是解释杜甫青少年去过岐王府的依据。

按照这个说法,杜甫是有可能去过岐王府的。

但是,有可能不等于真能。要踏进岐王府的这道门槛,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除非有人介绍杜甫,而且没有高级别的介绍人,杜甫想进入岐王府绝对没有那样容易。

岐王李范是一位大艺术家,也是一个大欣赏家,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不少艺术家。

诗人王维就是岐王府上的坐上客。王维之所以能够成为岐王的座上客,不是因为王维有名,而是因为唐玄宗的一位公主,非常欣赏王维的音乐才华,把王维介绍给岐王的。

所以说,要进入岐王府,没有高级别的人引荐,根本没有可能。

杜甫究竟进入过岐王府吗?

我认为应该没有。

依据就是杜甫晚年写的很多回忆自己的诗歌,把能够提到的幸福光荣的事,都不止一次的提了个遍,唯独没有一次提及他进入岐王府的事情,也没有提过有什么人介绍他进入过岐王府。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杜甫根本就没有进入过岐王府。

因此,杜甫是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李龟年在岐王府寻常见,而不是杜甫寻常见李龟年。

那么,既然我们说杜甫没有在岐王府寻常见李龟年,为什么最后杜甫要说“落花时节又逢君”?

其实,杜甫青少年时代对李龟年的了解,全部都是“耳闻”。

“岐王宅里寻常见”是耳闻,“崔九堂上几度闻”也是耳闻,只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才是杜甫亲眼见到了李龟年的真实描写。

杜甫如此感慨见到李龟年,其实更多是感慨世事沧桑。

毕竟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怎么会在偏僻的江南见到出入豪宅高堂的李龟年呢?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自己又怎么会流亡于江南一隅呢?

这正是非常可感慨系之的地方,也是明显有一种无名的失落的地方。

阅读诗歌不能以“字面”为依据,必须以诗歌作品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个知识古人早已清清楚楚。

问题是,不是说你有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基本常识,就可以准确阅读诗歌里面的真实信息。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我们到今天还能看到,绝大部分的注释都说杜甫青少年就亲眼见到过李龟年,但是,从杜甫自己的诗歌记录来说,那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艺术作品,往往也容易“迷惑”我们的阅读的直观判断。

以上千里马的个人看法,欢迎你的批评指正。@每天读宋词 @风雅人文观察 @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