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划分

郑伯克段于鄢划分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什么?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什么?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什么?

郑伯克段于鄢叙述方法是倒序 。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郑伯克段于鄢》朗读节奏划分?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

隐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