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红叶作者

香山红叶作者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

我们记忆中的香山红叶,最早出现在小学的课本里,是杨朔写的《香山红叶》。

文章的开头通过对北京香山的向往到对天气的描写“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 最浓最浓 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 明净高爽 ,好得不能再好了”,一份对香山红叶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接着通过同行的老向导讲起了香山的地势,再由朋友发问引出香山红叶的时节。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

《香山红叶》是诗人孙玄常创作的一首诗。

作者简介

孙玄常(1914-?),名功炎,浙江海宁人。少年入杭州艺专及新华艺专,从林风眠、汪亚尘习素描、油画。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课本》、《语文学习》杂志编辑。1975年退休。晚年受聘为人民大学语言专业研究生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有《姜白石诗笺注》、《(仁说)疏证》、《读(左)蠡见》、《(马氏文通)札记》、《(诗经)二千年》、《瓠落斋诗词钞》等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

《香山红叶》作者是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求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全文?

全文: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  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

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