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怎么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怎么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怎么理解?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ù qí zāo pò qǔ qí jīng huá。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 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意为取长补短。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我来说,具体有以下的做法。

传统文化并非都是好的,这个首先要区分开来。就好比,我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有的明明知道不利于健康还是要吃它。那么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元素。

如涉及到孝文化,有个典故,叫黄香暖席,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为了父母在冬天能睡个安稳觉,自己提前去把被窝暖好,再让父母休息。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和孩子来说,完全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

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孝道,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实践都已经毫无余地了。所以,我们做大人的,已经了解了,就不会再去让孩子遵循了,到对于尊老爱幼还是要坚持下去。

简单说,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否真的适合于当下。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的《拿来主义》给了最好的回答!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称他为“民族之魂”。他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拿来主义》就是他的一篇杂文。

二十世纪30年代,当时国内文化界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有的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主张”封建复古”,思想认识非常混乱,鲁迅正是针对这种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拿来主义的口号: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是指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是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作者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精华。“鸦片”,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烟枪烟灯”,比喻文化糟粕。“姨太太”,比喻有害无益的封建文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他占有,挑选。”先“占有”,然后“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那么“挑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或使用”(鱼翅——吃掉,鸦片——治病)。“或存放”(烟枪烟灯——送进博物馆)。“或毁灭”(姨太太——走散)。

鲁迅旗帜鲜明的告诉了我们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