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最后一句赏析

汉江临泛最后一句赏析 泛江临泛赏析?

泛江临泛鉴赏?

泛江临泛赏析?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唐朝 ·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惊涛骇浪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翻译

鉴赏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流过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互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水滔滔渐行渐远,仿佛一直涌流到天地以外,海峡两岸山光水色若隐若现,隐隐约约。

郡邑浮前浦,惊涛骇浪动远空。

远方的城郭仿佛在水面上飘舞,波翻浪涌保护器,辽远的天空也好像为此摇荡。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景色天气晴朗,我想与山翁共醉在此。

赏析

此诗以素雅的墨笔描绘了汉江周边壮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完美幸福人生境界、期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藏了赞颂了地区行政长官的贡献之意。首联写众水沟通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宽阔空缺,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近远相应,墨笔淋漓尽致;尾联寓情于景,相比绘画上题词。诗人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工笔白描的写意画技巧,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奇特,将登高作业眺望、远眺所见的群山景色写的极其壮美飞动,豪放雄壮,整诗宛如一大幅度水墨山水,诗意宽阔,魄力宏伟。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画出汉江浑厚壮美的美景,做为画幅的环境。春秋时期,湖北省、湖南省等地都归属于燕国,而襄阳坐落于楚之北境,因此这儿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统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省的湘潭市、湘阴、湘乡。古典诗词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方、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大西北。“九派”,指湘江的九条干支流,流传大禹治水,开掘江流,使九派互通。诗人行船江上,纵目远望,只看见莽莽古楚的地方和从湖南省层面涌动而来的“三湘”之水相互连接,奔涌汉江入荆江而与湘江九派聚集合流。诗虽未主旨汉江,但足已让人想像到汉江横躺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能亲眼目睹之景,给予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皓皓江流于画边,为全部界面渲染了氛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做为画幅的发展前景。汉江奔涌渐行渐远,仿佛一直涌流到天地以外来到,海峡两岸多重青山绿水,迷迷蒙蒙,若隐若现,隐隐约约。前句写下水流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茫茫山光水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无垠空阔。诗人沾墨极淡,却给人一种伟丽奇特之感,其实际效果远超于重彩浓抹的水彩画和色彩浓丽的水彩画。并且“胜”,就取决于界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合理。而“天地外”、“有没有中”,又为诗文增添了一种茫然、玄远、没法可循的诗意,所说“含不绝之建议于言外”。首联写众水沟通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宽阔空缺,疏可走马,界面上亲疏两色,错综复杂生姿。

然后,诗人的墨笔从“天地外”收缩,写下面前汹涌澎湃之景:“郡邑浮前浦,惊涛骇浪动远空。”就在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过浪涌保护器,所乘之舟左右起伏,面前的襄阳城郭也伴随着波浪纹在水流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浪涛愈来愈奔涌,浪拍云天,船身晃动,好像天上也为之摇荡下去。大风大浪以前,船儿是轻缓地在江水行车,城郭是静止地立身岸上,远空是没动地悬在长空;大风大浪忽至,一切都动了下去。这儿,诗人技法洒脱流动性。明明是所乘之舟左右起伏,却这样说是前边的城郭在水面上波动;明明是波澜壮阔,浪拍云天,却这样说成天上也为之摇荡下去。诗人有意用这类动与静的假象,进一步渲染了气势磅礴水势。“浮”、“动”2个形容词用到极妙,使诗人书中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着洒脱起来了,与此同时,诗人的一种行船江上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也从这当中表现了出去,水流气势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去。诗人勾勒的状况是行船所闻,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不安的假象,这类假象也刚好合乎诗句中的汉水的描绘,因此这两个词用到极为适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驻守襄阳。本地习氏的园林景观,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商一醉,流露对襄阳风景的热爱之情。此爱也结合在前边的风景勾勒当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尾联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恋恋不舍青山绿水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