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内容

洒扫应对内容 洒扫应对是什么意思?

洒扫应对是什么意思?

洒扫应对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代的童子教育的内容,或者说相当于现在小学生的教育内容,朱熹说:“小学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礼。”意思是说小学生要叫他洒水扫地和待人接物这些事情,长大了就教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道理。洒扫应对教育,即扫水扫地这些日常家务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教育。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的解释?

洒扫应对进退:洒扫:洒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礼乐射御书数”就是古代所谓“六艺”,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

扫洒应对是什么意思?

扫洒、应对、进退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意思是:子游批评子夏,说子夏办教育,教的学生,“洒扫、应对、进退”这几件事勉强还可以,不过这是教育的“末”,他还没有教人家根本。过去的教育,主要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不管将来做什么,人格要先建立。所以,学子入校,首先接受的教育是“洒扫、应对、进退”这三件事。“洒扫”狭义地讲就是洒水扫地,搞清洁卫生等,其实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对”是培养学生社会礼仪。这个很重要。一个人如果走向社会不懂礼仪,你将很难生存。关于“进退”,比如走向一个新的环境,什么时候该你讲话,什么时候不该你讲话,什么时候该你出头,什么时候不该你出头,这是大学问,从小就要开始教。一个人,在学校把“洒扫、应对、进退”这三门功课学好了,那走向社会,他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了。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原文】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注解】

洒扫应对进退:洒,以水挥地及墙阶,令不扬尘,然后扫之。应对,应是唯诺,对必有辞。进退,凡抠衣趋隅,与夫正立拱手,威仪容节,皆幼仪所当学习。

抑末也,本之则无:子游讥子夏失教法,指此等皆末事,不教以本,即礼乐文章之大者。

孰先传焉,孰后倦焉:指君子之道,传于人,宜有先后之次第,宜先则先,宜后则后,非专传其宜先者,而倦传其宜后者。故非末则先传,而本则倦教。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区,分区,分类。比喻人性与所学之不能相同。

焉可诬也:诬,欺罔。言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一概以教,专以高且远者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