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谁说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谁说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谁写的名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谁写的名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谁写的名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于《论语·学而》。意思是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哪一集?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处《论语·学而》。其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该句的意思: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原文节选: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正所谓哪句话告诫我们要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同朋友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一个“信”字,既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重要内核之一。

言而有信,需以诚为先。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出言必成,其言方信。出言不诚,其言难信。中国自古就将“信”视为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易》有言:“人之所助者,信也”。在个人家教方面,有曾子杀彘教育其妻子欺骗人者必将失信;在国家兴盛方面,有商鞅立木以兑现重金取信于民,使改革法令得到有力推行。从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例中可见,守信,时时处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交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宣扬的是什么思想?

《论语·学而》记孔子的弟子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说与朋友们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古人这样的事例很多,季札挂剑就是一例。

春秋后期,南方吴国国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有贤名。寿梦要立他为太子,将来好做国君。他认为不合礼法,坚决不受,被封到延陵(今江苏武进),史称“延陵季子”。他曾遍游一些诸侯国家,到处结交大量朋友,成为当时人人敬佩的一位贤人。他早年曾到过鲁国,观赏周朝传留下来的音乐,说“周礼尽在鲁矣”,被鲁国人认为很懂音乐评论的一位学者。

吴国北邻有个徐国,徐国国君是位礼贤下士的饱学之士。季札到徐国拜见他时,徐君以很高的礼节接待他。二人一见如故,纵谈天下大事,谈及民风民俗。二人均交口称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制,尤其说到“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治国时应文武兼备,既要教化百姓提高素质,又要教民作战,健全体魄。谈话间,徐公的眼睛直瞅季札的佩剑,季札也看出他希望得到此剑之意。但按当时的规定,有身份的贵族,在正式场合里,一定要佩剑,不然人们视为无礼,自己也脸上无光。季札因为还要出使别的国家,佩剑一定要带在身上。见徐公如此爱剑,心中暗自许下,等出使回来,一定送给他。

过了不到一年,季札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回来的路上又到了徐国,打算把剑送给徐公。不料想徐公已经去世。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季札到徐公墓前拜祭之后,将剑挂到墓旁的树上。这就是体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季札挂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