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历史

北京国子监历史 历史上国子监是做什么的?

历史上国子监是做什么的?

历史上国子监是做什么的?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

在两汉时期,称为太学。到了隋朝时期,改称国子监。有时候太学与国子监并立,有时时太学隶属于国子监。

总的来说,国子监是最高级别的国家教育机构。它兼具有两重功能。

第一重是教学功能,传授知识。就类似于现在新加坡的国立大学。

第二重是行政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就类似于现在教育部的功能。

国子监的领导名为国子监祭酒,在明朝属于从三品,是比较高级别的官员。大概就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兼某高校校长。国子监下来有两个副手,大概就类似于现在教育部副部长兼某高校副校长。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因为在南京和北京有两套政府机构,所以在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后来南京的国子监演变成了现在的南京大学。

历史上国子监是做什么的?

在我国,国子监和国子学历史悠久,西晋时代开设了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这是国子学由最高学府转变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标志。隨文帝时国子寺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加突出了国子寺的教育管理职能。隨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一直到清代光绪年间,国子监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子监出现后,学和监代表着其承担着两种不同的职能,学是传授知识,是指最高学府和教育的职能,监是监察督管,是指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为“监生”,它不但接受全国各族学生,也接受外国留学生,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国子监是做什么的?

国子监始设于隋朝,是国家最高学府。

早在汉朝时期,就有类似于国子监的机构,即太学。晋朝时改称为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隋朝称国子监,此后历代均沿用此名。

其中,元朝有些特别,因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故除了在中央设国子学,掌管全国儒学外,还另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它们也称为国子监,属于集贤院下属机构。

国子监作为全国惟一的国家级学府,设有国子祭酒、国子司业和国子监丞等官职。

其中,国子祭酒是国子监的第一号长官,唐朝时,此官为从三品,宋朝时,此官为从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或正厅级。

国子司业是国子祭酒的副手,相当于国子监的二把手。始设于隋朝,其品级和地位,《隋书》中有明确记载:“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从四品。”宋朝时,此官降为正六品。相当于今天的副厅级。《儒林外史》里那位中了举之后发疯的范进,他的恩师周进,就曾经做过国子司业。

其下,又设国子监丞。明代,此职为从八品,相当于今天的科级。清朝时,初为从八品,后来升为正七品,相当于今天的县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