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是指哪位人物

偃旗息鼓是指哪位人物 偃旗息鼓可以形容人吗?

偃旗息鼓可以形容人吗?

偃旗息鼓可以形容人吗?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2]

该成语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该成语本义是隐蔽目标,迷惑敌人。[7]兵不厌诈,赵云带领几十名轻骑兵,以偃旗息鼓的方式在天快黑的时候吓退了曹操庞大的军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巧胜。赵云搞的心理战术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动脑子,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同时从曹操的角度来说。看问题一定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清事物的本质。可以用来形容人。

赴汤蹈火偃旗息鼓分别描写的是谁?

诸葛亮 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如嚼鸡肋的主人公是曹操和杨修。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赵云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赴汤蹈火偃旗息鼓分别描写的是谁?

偃旗息鼓,汉语成语,出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魏朝人物嵇康,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合称嵇阮。

偃旗息鼓的故事概括?

据《三国志》载,一次蜀将赵云、黄忠奉命欲夺曹军粮秣,被曹军大将张郃、徐晃包围,赵云救出黄忠,突破重围,撤往自己营地,曹军紧追不舍。赵云部将张翼见曹军大兵压营,本部兵少势弱,难以御敌,主张关闭营门坚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指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戒弩于后射公军,公军警骇,自相踏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这段话说赵云返回营寨,不同意部将张翼关寨门死守的作法,下令洞开营门,收起战旗,不擂战鼓,独自横马提枪立于营门外。曹军追至营门前,见营中无声无响,也不动乱,仅赵云立马营前。赵云勇猛善战,无人不知。曹军见赵云毫无惧色,怀疑有大军埋伏,慌忙后撤。赵云见曹军慌乱,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弓弩手放箭如雨射向曹军。曹军大乱,丢盔卸甲,自相践踏,跌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赵云乘胜追击,曹军大败。

“偃旗息鼓”即放倒旌旗,停止擂鼓,指隐蔽目标或停止战斗。这一成语比喻公开进行的活动忽然中止,销声匿迹。现在用于隐蔽行迹,不暴露目标的军事行动,或比喻战斗中止,也用于争吵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