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 锦衣之火

小小 锦衣之火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是什么意思?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是什么意思?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要结合前两句的意思才能剖析明了。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雨中》的感慨,是一首真切地抒情言志的皎美诗篇。

秋夜唯苦吟,举世无知音。

这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夜只有苦读圣贤书的孤单,此时整个世上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心声的。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这后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表现出诗人忽听得三更的雨声,霎时敲碎了诗人唯苦吟的世界,似乎找到了知音,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在灯前显得更加的明亮与清晰。这里的万里心并非世人理解的单纯的自己的心飞向了万里之外的故乡。是双关之意,既在三更雨下思亲的同时而又更加坚定只有苦读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理想和抱负之心。[呲牙][呲牙][呲牙][祈祷][祈祷][祈祷]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是什么意思?

大家是否记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行在纸条上的小字,随着援华物资飘洋过海,从日本来到了中国。字数虽少,但情真意切,给抗疫期间的中国网友们带来了极大的慰籍。

现在疫情刚过,当我们伸出援手,向韩国的庆州赠送物资时,每箱标单上都写上了这样的一诗句:“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那么这一诗句岀自那里?

说来话长,这首五言绝句诗并不是岀自我国唐朝时代的某位诗人之手,而是在朝鲜半岛统一时的新罗时代著名文人崔致远所作的一首汉文诗。原诗如下示: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的《秋夜雨声》,总体表达了当时社会的未世风气和自身的孤独无依之状况,使读者倍感凄凉,故流传至今。

崔致远何许人?乍会写唐诗呢?

这要从历史上的事件中来梳理,朝鲜半岛刚被新罗统一时,因没产生韩语。同时,由于唐朝的援助才被统一的关系,新罗就派学生到唐朝学汉文化。

那时,在唐朝求学的外国人中,“”负笈忘疲,乘桴涉险”的朝鲜半岛人最多,其中就有不远万里渡海赴唐的崔致远。他12岁入唐,在此学习汉文化16年,写了一首唐诗《秋夜雨声》。他28岁时才锦衣还乡,渐而名震天下,成为了韩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在唐游学的佼佼者,不仅是朝鲜半岛上的文学泰斗,也是中韩两国友好往来的最杰出的文化使者之一。

那“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什么意思?

从朝鲜半岛来到大唐的崔致远,学会了绝句和格律诗写作,其中这一诗句“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不简单也不逊色与其他唐诗绝句。

我们来细细分析,其立意虽朴实无华,但不失意高远之妙。

通念全诗,毫无疑问是在秋天夜里的三更时点的脉动感怀。一般来说,三更即前半夜11点至1时为“子时”,俗称“三更”。而“万里”,一是对应“三更”,二是指远在万里外的家乡。

固此,此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当然触景“窗外三更雨”,思绪万千、想念家乡的企盼“灯前万里心”。

总之,“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既是诗人立于窗前的心思吐露,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展现。倘若是处在异国他乡的你我,也会有诗人的这番感慨,但缺少的也许是文笔走心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