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入成都草堂原因

杜甫入成都草堂原因 成州杜甫草堂起源?

杜甫为什么会来到四川?

成州杜甫草堂起源?

杜甫入蜀的原因历来是众说纷纭的。总结起来公认的说法有三个,仕途失意,生活所迫,战争逼迫。

杜甫入蜀,《旧唐书•杜甫传》上是这样记载的。

肃宗怒……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 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採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新唐书杜甫传》上写到:“(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众多学者皆以此为据,将“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定位杜甫入蜀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却不全面。

个人认为杜甫入蜀的根本原因在于“仕途失意,壮志难酬”

《旧唐书杜甫传》云:“房琯布衣吋,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醎,帝许之是年(公元756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 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宋祁在《新唐书 •杜甫传》中同样也记载了这件事,(甫)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童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

房杜甫好友房琯罢相后,于乾元元年(公元75S年)六月作太子少师一职时因结党私罪被贬为邠州刺史,凡事和他接近的人都被贬官;杜甫因曾上疏营救房琯.同样被贬。

在房琯事件中杜甫被皇帝疏远,使他在政治上受挫折,从此远离朝廷和政治中心。

杜甫到华州上任时,既怀着痛苦和失望的心情,又带有对朝廷依依不舍的心情.这在他的诗中表露无遗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而后在秦州的生活所迫,衣食没有着落更是杜甫入蜀的诱因。

杜甫在秦州及同谷时期.有作诗反应了其当时生活的窘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此时杜甫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杜甫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

躲避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是杜甫入蜀的直接导火线

时局动荡,战乱不已,为了“避乱”,杜甫带着家人逃往四川。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充分反应了他当时的心境。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入蜀的行为既有躲避战乱的外因也有自己仕途失意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