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写作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写作习惯?

家,不仅是孩子温馨的港湾,也是孩子人生的课堂。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任务。
首先,要营造氛围。我们知道环境会改变人,所以多买些适宜的各种书籍,让孩子多看书常写心得体会,可让孩子学会写日记,以养成良好的动手写作的习惯。
其次,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父母亲近孩子,首先从知识的交流沟通开始。要带着孩子的问题去交流,不可无的放矢,空谈道理。用提示、引导的方法让孩子独立思考,加深理解,寻找答案。动辙给出答案会让孩子缺失耐心,产生依赖的不良习惯。

幼儿需要识字和进行早期阅读吗?为什么?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早日成为栋梁之才,然而我们的早期教育一直停留在思维训练、音乐熏陶等项目上,却忽视了孩子最迫切、最深刻的需要——尽早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早期阅读能为孩子大脑发育、知识增长奠定最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成长的重中之重。
但是早期阅读是否等同于早期识字呢?答案是NO。
如果追溯中国的文化教育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早期识字”曾经作为中国儿童没有早期阅读的代名词,远远早于“早期阅读”的概念就存在了。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人们经过很长时间才终于认识到,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
尽管我们正在努力摆脱“填鸭式”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思想与理念则是挥之难去的,仿佛孩子几岁认识多少个字、会背诵多少唐诗、能写出什么文章、阅读过多少名著成为了我们读书的目的,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现代社会:有种超人叫“识字神童”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抢眼新闻:“3岁小孩能认2000字”、“识字神童 5岁就能够读书看报 ”、“经典传奇:三岁认字过四千 识字神童 ”等等,而在很多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现代家长都很重视早教,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抱着一颗“认识字越多越好”的心。
警惕“早期识字”误区:
1.当我们一味地强调让学前儿童识字,很可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口语学习良机。尤其习惯中将孩子关闭起来专门识字的“超前教育”、“智力学校”,集中地让孩子提前学下一阶段才该学的大量文字,实质是从根本上剥夺了儿童很好地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在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孩子获取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
2.些早期识字的活动将儿童的阅读注意力引向识字方面,使得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早期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的是儿童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一味地强调“早期识字”而非真正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可能会培养出一代失败的阅读者。
什么是“幼儿独立阅读”
幼儿独立阅读是一种能力,它是指学前阶段儿童还没有正式认字之前,在他们的语言能力爆发的同时,就可以认识文字、符号、声音以及语言意义的关联性;可以尝试着看一张纸上的各种符号;可以阅读一本图画书;可以根据所看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早期识字”是为了更好地“独立阅读”?
很多家长都认为,等孩子认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书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概念偷换,在早期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并不是要进行“早期识字”,而是要培养孩子还没有认识全部文字就可以开始自主阅读的一种能力。
假如你存在这种想法:“让孩子尽早识字,他就可以自己去看书了,我也就轻省了!”虽然行为是一样的,给孩子买书,带孩子阅读,但目的不同,心态不同,效果也一定不同。
结语
“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从理论、目的、观念以及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根本差别。
  在谈及孩子早期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与阅读的兴趣,这时候,我们谈及的就是孩子的幸福!所以早期阅读建议尽早开展,早期识字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非刻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