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的发源史是什么

湛江有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湛江有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湛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背靠大海,土地肥沃,在这片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湛江人,也以此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特色。湛江的文化艺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舞蹈类、音乐类、造型塑造类。
先从舞蹈类说起吧,代表有东海岛的人龙舞,还有民间比较普及的高桩舞狮,比较少见的廉江舞鹰雄等。而音乐类则有雷州特有的唱雷歌,乐器演奏则有廉江的安铺八音表演和吴川的陶鼓演奏,除此之外湛江的粤剧也很普遍,而粤剧已经在广东非常流行了。而造型塑造类表演则有吴川手工泥塑和雷州雕塑石狗,动态表演则有吴川飘色巡游。
而以上民间传统艺术在湛江的历史悠久,在各自的发源地区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支持,刚刚提到的陶鼓表演和舞鹰熊等都有百年的民间历史。当地群众对这些传统艺术表演都会热烈欢迎,每次逢年过节表演的时候,附近的群众都自发的前来欣赏观看,场面相当热闹。所以来到湛江旅游除了阳光海滩以外,游客也能体验到这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广东的戏曲特点?

广东曲艺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广东曲艺是指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客家竹板歌、咸水歌等,实际指的是广州和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狭义的广东曲艺单指粤曲演唱。
粤曲是由粤剧分支出来的,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种大曲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粤曲盛行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华人聚居的地方。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粤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老旦、丑生十大行当,归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专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
木鱼即木鱼歌。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之一。演唱时不必伴奏,只用一段刳空了的硬质木头敲击作声,以为节奏。这段木头称为木鱼这种演唱形式则称为唱木鱼或唱木鱼书。木鱼以四句为一小段,反复循环。每小段中的每句未字平仄安排均有严格限制。南音、龙舟、板眼等结构与它大体相同。
又称龙舟歌,也是一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清唱形式,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之一。其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乾隆年间,一位顺德的破落大户首创;二是清康熙年间,天地会等组织为开展宣传而编创。也有人认为:龙舟是由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时向龙王爷口唱消灾纳福、驱邪保境的祝颂词演变而成;或由顺德一乞丐在乞食时的演唱逐渐发展而成。
其实,龙舟真正产生于民间。其唱词以七字句为基本,语言通俗生动,曲调简朴流畅,抒情叙事均直。龙舟作品题材多采自民间传说和地方掌故,长篇较少,短曲为多。龙舟这种适合自编自唱、随编随唱的曲种长期扎根于民间,并被粤剧、粤曲吸收作为曲牌使用,而得以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