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有哪?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老子的思想有哪?

老子核心思想,以道德经明心,

经本道性,故之所处,对照。

一语破、天开地明为经首。

故老子佛也,道也,

达磨祖上曰,

佛之有三身,化身釋迦牟尼,

法身禅祖,老子也。亦名大仙。亦名佛。

报身老子,达磨祖师也。

故所为三界三花一果,所指三佛一指观。明心见性,正遍行觉!无碍方圆。是为无教辨解,

人之所难,难之所处。

皆因身心小之其私,

私则动与周围,而不能达广大。

故经中一句含其万物旷意。

明为印心方可或。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八十一篇的哲学论述,谈的都是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与道德修养有关。从老子的著说中提炼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者见仁的。但简而言之,老子的核心思想大体有以下五个方面,那就是谦下、不争、虚静、慈善和知足。

谦下

老子告诉人们,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我夸耀,反能得有功劳。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争强好斗。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都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也不逞强。就是要做到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我骄矜,这是避免祸患、消除纷争的有效方法。与此相反,“自是”“自伐”“自矜”都会招来祸患。要避免祸患就要“勿矜”“勿伐”“勿骄”“勿强”。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也告诫孔子“勿骄”。

不争

老子告诉人们,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老子说他有三件宝: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善于带兵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老子的不争思想就是为而不争,有所为而不争逐名利。他特别崇尚水的美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德行莫过于水,它善于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最后停留在最低下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于大道的精神。他告诫人们要向水学习,多做善事好事,而不图名利回报。

虚静

老子告诉人们,古时候善于修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他小心谨慎,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他戒备警觉,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谨慎,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浑浊的河水。谁能使浑浊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停滞灵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能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崇高的道理就好像深邃的峡谷。老子告诫人们,待人处事要虚怀若谷,能宽容于物、宽待于人,能包容万物、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善

老子告诉人们,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于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向善。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依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自然规律是没有亲疏偏爱的,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不能算是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应防微杜渐、以德报怨,把怨恨解决在萌芽中。待人处事要与人为善,而且要善待不善之人,做到不与人结怨。自己的善心被别人误解,而受到委屈时,也要忍辱负重,像虚旷的山谷一样,默默地包容一切。要做个有德的人,把个人的得失、荣辱、恩怨置于度外。即使别人做了有损于我的事,我也不计较、不报复,而且还要以德相报,化解怨恨,而不是把怨恨越结越深。

知足

老子告诉人们,最大的罪过就是贪欲,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只想得到。执政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也守藏不住;富贵而且又很骄横,那就自己种下祸根。最充盈的东西,它的空间是最大的,就像空虚的一样,其用是没有穷尽的。人要知足,知足者富,知足者乐,“知足之足长足”,知道满足的人,是最富足的人。精神上的富足远远胜于物质名位上的富足。一切祸害都来自于欲望贪心不足。在对待名利的问题上,要不醉心,不趋之若鹜、争先恐后,要适可而止。贪图利禄,得寸进尺,恃才傲物,富贵而骄,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要心胸广大,虚怀若谷,不要满,不要骄,不恋位,永远保持冲虚不盈,知足为乐。

老子关于修身之道的论述,特别是他的核心思想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我们今天读《道德经》,学习老子的思想,就是要善于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摄取营养,从传统的中国文化宝库中博采众长,丰富自己修身齐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