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中

在孩子的成长中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对一个男孩来说,如果家里的父亲角色缺失,或者说拥有一个父职功能不全的、懦弱的爸爸,他不需要花费特别的力气去发展自己,就能够在家里生存得很好。他拥有了虚幻的价值感。爸爸没有能力去训导和惩戒他,他就“自由”而散漫地生长起来了。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推动下,男孩首先觉得爸爸很强大,担心爸爸知道他有跟妈妈亲近的欲望,从而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会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去超越和取代爸爸。男孩需要跨越爸爸这座神坛,完成超越爸爸的仪式,才能走上自己的神坛。在这个过程中,男孩首先产生了对爸爸的认同感,认同他的强大和权威,向爸爸学习,被爸爸带领着走进男性的世界,最终完成超越。这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

父亲的形象,或者说男性的意象,在成年女性的心里常常会被过度理想化。当现实中的男性伴侣和这个高度理想化的意象之间差距过大时,女人就会很失望,转而贬低这个人。男孩常常看到妈妈贬损爸爸,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爸爸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我根本不需要做太多努力,我已经超越他了。”或者,“爸爸对妈妈没有价值,我跟妈妈的关系才是最亲近的,我对妈妈的价值是最大的。你看,妈妈都不跟爸爸睡一间房,我根本不需要去跟爸爸竞争妈妈的爱。”这就给男孩造成了一种虚假的价值感。 一个产生了虚幻价值感的男孩在家里不用发展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他应得的、不应得的各种权利。什么都还没有做,就已经产生了“超越”的感觉,他就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同时,榜样(父亲)的缺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男孩失去了成为一个强大男人的目标。 ——内容摘自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新书《如果父爱缺席》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我们都知道父亲缺席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有多么严重?我想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小朱是我高一带的一个学生,但是高二就休学了,休学的原因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高一升高二的假期开学前夕,小朱的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因为在无意中看到他的笔记中,充满了对某个女生(班长)的仇恨和威胁,并且已经在QQ上给女孩发了匿名威胁信息,问我怎么办?因为马上要开学了,不管是真的还是恶作剧,我就必须解决,然后我联系了女孩的家长,确认了一下,确有此事,于是不敢怠慢,协调双方家长解决。但是男孩在事情败露之后,坚决不在到学校,找他出来也不出来,也不见老师,后来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也没有回音,就这样,孩子的父母只好办理了休学。

其实,小朱虽然学习不错,入学以来非常内向,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唯一给他提供帮助的就是这位班长,也许是不会表达“爱意”,也许是“由爱生恨”,才导致了最后的后果。

在和他父母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了这个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是父亲的缺席。虽然看不出来这个家庭有什么其他问题,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父亲不说话,话全部被母亲说了,母亲又太能说,在家中没地位。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孩子很少跟父亲交流,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有下滑,父亲恶狠狠的说了他几句,孩子就接受不了了,一个假期都不出门,在家玩电脑,这个应该是诱因。

生孩子就要养孩子,有的爸爸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有的爸爸则是受传统的“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照顾孩子照顾家”的观念导致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的长期缺席。

男孩如果缺乏父爱,往往显得性格孤僻、举止古怪、缺乏自信、急躁冲动、害怕失败等,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引发恶性事件,所以,1个好爸爸,胜过100个老师,这是有道理的。